我教數學,所以常常考慮問題愛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和尋求規律,很長時間以來總有一種念頭,想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理解自己的人生,揭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甚至願望着用概率預測着自己今後的人生髮展。總結自己走過的路,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主觀概率在左右自己的人生軌跡,不誇張地說是在掌控着自己的命運,這個主觀概率可理解為把用心努力並講究方式方法,再加上調配好所能利用好的時間等同於分子,而分母則是自己、他人或者組織事先設立好的科學實際的目標願景,如果,分子越大,分母始終堅定,那麼,所得到的結果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好。自己小學升初中時,全校第三名,想想則是無意中堅信了老師和家長的期望,當時老師和家長對我的雖說有點偏高的希望在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我學習和原動力和直接目標。這個“分母”在我小學五年是始終牢固不變的,而我實現它的“心理值”則隨着年級升高年齡的增大而越來越加大,所以,現在理解,那時“分子”不斷的增加則是自覺的也是自然的,最後較高“概率值”的實現也是通過努力而“算出”的結果。參加工作以後,自己給自己定的“分母”則是做一名優秀的老師,這個目標通過工作實踐、家人的鼓勵、同事領導的鞭策始終沒有改變。隨着做一個‘名師’的“願望值”的不斷擴大,自己在愛崗敬業、鑽研業務、素質磨練上也自覺不自覺的加大了力度,這期間雖然有反覆回落,但總的“概率值”在一點一點地提高,自己也能慢慢感覺到,這一點可能是我前半生中最大的成功之處,今天的這樣不錯的“概率值”的結果,雖然也有不甚理想處,也有缺漏。但是他基本是我想要的,“算計”人生總要比“隨機”人生甚至是“投機”人生來的優秀,來的心安理得。
不得不說客觀概率在自己的前半生也佔有近十分之一的分量,我是比較早的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的的那種人,雖然也在有意地調整自己、更正自己,盡量避開劣勢,發揚優勢,但有些時候還是不可避免,跌了跟頭。總結自己,優勢發揮得還算可以,劣勢避免得不及格,所以導致了我吃了一些比較大的虧,遭受了比較大的一些挫折,數年前的一次對我來說很大的挫折使我幾乎半年才慢慢振作起來。那一次就是事先沒有估算好,用我的劣勢去拼別人的強勢,輸得片甲不留、一塌糊塗,事後我寫了幾千字的文字來剖析自我,也給我的妻子寫了展露我靈魂的兩封信,是我的妻子把我用從沮喪悲觀中拉了回來。我要表達的是人生的客觀概率如遺傳素質、先天條件等難以改變,無法進行推理計算,只能依賴於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進行分析判斷而做出估計,只能以個體本身的素質和條件來衡量。我有時感覺,今後如果再有較大的失敗和困境,多半也可能是客觀概率掌握得不太好,沒有懂得知己知彼,沒有學會揚長避短,取長補短,這應該我今後要注意的。
最後再說說“隨機抽樣”,我承認,隨機抽樣在我的前半生未發生過實際的好的作用,幾乎全是消極,我每一次想走捷徑,想不勞而獲,想迅速致富幾乎都是以失敗而告終。“隨機事件”在概率中確實占很大的部分,也是較重要的內容。但是,直到目前,在我的生活中,我越是把他看得越重,他帶給我的傷害可能就越深。隨機事件確實很誘人,我也想過再嘗試,但是,說實話確實不敢再嘗試。概率中有一條重要定律:小概率事件即不可能發生。什麼是小概率事件,我的理解對我來說就是隨機事件。
我期待着從自身理解的主、客觀概率的平衡中求的人生的圓滿,讓等待從徒然變為準備,讓壓縮的時光重獲意義,讓人生的主觀概率儘可能被放大,使人生的客觀概率更加客觀而適合我。盡量少走隨機事件。讓概率為我人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