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上千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包括了原始社會階段,奴隸社會階段和封建社會階段,在古代封建社會裡,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在家裡沒有話語權,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女子基本上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條件好的就在學學刺繡,做做女工,而家庭家庭不好的,就在家操持家務,而男人就等待着被伺候,男女地位非常不平等。
古代有一位出生卑微女子,把原本碌碌無為的一生活的精彩絕倫,靠着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她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賢后,竇漪房竇太后,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歷史故事。
▲竇漪房
竇太后,傳說名為竇漪房,生年不詳,死於前135年,歷經三個朝代,從一個平民女子到大漢的太皇太后,她只用了24年。
亂世紛爭 闖出一條活路
竇漪房從小家庭貧窮,家中有一個哥哥和弟弟。那個時候正值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國家不安寧,民眾苦不堪言,連溫飽都成為了問題。父親實在不忍心小孩們挨餓,便提出要出去尋找食物。那個時候戰火紛飛,大家都忙着躲避災難,根本沒人種植食物,山上的野菜也被挖得乾淨。迫不得已他選擇去了大山深處釣魚,地勢險惡很少有人去,但不幸的是在返程的途中,掉入萬丈深淵丟了性命,讓這個原本就很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母親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是一病不起,最後鬱鬱而終,那一年竇漪房才13歲,但是格外的懂事。她主動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各種臟活累活她都去干,只要能夠讓家人吃飽飯,她什麼都願意。
▲竇漪房與劉恆
劉邦奪得天下後,竇漪房機緣巧合被選入宮,成為了一名宮女,這算是改變命運的開始,而她也是從這個時候與哥哥弟弟失去了聯繫。呂后為了專政,把劉姓子孫都送往各個封地上,讓他們遠離皇宮,避免影響執政。而高祖劉漢駕崩後,呂后開始干涉國政,為了安撫諸侯王們,她在宮內挑選了一些宮女賞賜給諸侯王,每位諸侯王5位,竇漪房陰差陽錯的被送往代國。
竇漪房原本是想可以被送往離自己家鄉近的趙國,還特意跟給分配的宦官打了招呼,但是宦官可能忘記了,把他送往了偏遠的代國,也正是陰差陽錯的機遇,打開了她傳奇的一生。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竇漪房在得知自己不能去趙國的時候非常傷心,心裡也很恨那個監事的太監,一路上她都心事重重,滿臉憂鬱的樣子,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引起了代王劉恆的注意。
▲竇漪房與劉恆
這個時候的代王劉恆14歲,一眼就看到了楚楚可憐的竇漪房,讓劉恆心生憐憫。同時,竇漪房長得也不賴,性格溫柔善解人意,入宮之後,劉恆就常住在她的寢宮了,深得劉恆的寵愛,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竇漪房入宮的時候,代王是有王后的,但是王后命薄,很早就逝世了,所以代王劉恆一直都沒有王后。而後宮不能一天沒有主人,劉恆非常喜歡竇漪房,想立她為皇后,但是被竇漪房拒絕了,竇漪房覺得王后剛去世不久,現在就立後,怕別人說閑話,立王后的事情就一直被推後了。
後來,劉恆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母親薄太后,薄太后聽了之後非常高興,直誇竇漪房很有王后的風範,表達了讚賞之意,這讓劉恆心裡非常高興,更加寵愛竇漪房了,隨後更是生下了長子劉啟,二子劉武,小女劉嫖,鞏固了自己在代國的地位。幾年後,竇漪房也順理成章地當上了代國的王后,她與劉恆一直都很幸福恩愛有加,成為了世人羨慕的對象。
▲竇漪房
宮廷變故 天降大任於夫君
在劉恆和竇漪房十分恩愛的時候,沒想到遠在長安城的皇宮裡發生了政變,劉邦駕崩後,太子劉盈登基,史稱漢惠帝。但是那個時候呂后干涉內政,劉盈實則沒什麼權力,一切都是呂后在背後操作。但是呂后心狠手辣做事非常狠毒且專政,而劉盈非常不滿呂后的所作所為,但是又無能為力,上位沒幾年就鬱鬱而終了。劉盈去世了後,呂后依舊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反而變本加厲,國不能一日無主,但是劉盈沒有子嗣,而呂后就奪人之子,為了以絕後患,殺了其母,對外就聲稱是劉盈和皇后的孩子,並讓他當上了皇上,稱為少帝。
紙是包不住火的,少帝長大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非常氣憤,公然向呂后宣戰,說要為自己的母親報仇,呂后一氣之下就廢除了少帝,堪稱一部荒唐的宮廷鬧劇。而呂后也在各種鬥爭中心力交瘁,最後病逝了。呂后病逝後,朝中很多大臣本就對呂后的專政不服,隨即呂后的各種勢力都被掃出了皇宮,呂氏家族也被屠殺,在清掃呂后殘留的勢力,國不能一日無主,朝中的大臣就秘密前往代國,邀請劉恆入宮為皇。
▲竇漪房與劉恆
代王劉恆並無心爭奪帝位,但是朝中大臣力薦劉恆當皇帝,覺得劉恆是最合適的人選。劉恆在代國的十幾年,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為民造福,在他的母親薄太后的教導下,性格也是非常沉穩。劉恆雖然沒有在皇宮,但是其作風口碑一直都很好,深受大家的愛戴,所以大家一致同意劉恆當皇帝。而毫無準備的劉恆被推上了浪口,竇漪房也全力支持劉恆進宮當皇帝,並鼓勵他相信自己,這是命運的安排,劉恆就在竇漪房和朝中大臣的支持下當了皇帝,史稱漢文帝。
順理成章成為皇后 兒子被立太子
由於原本的代王后逝世了,而他與劉恆所生的幾個兒子也相繼去世,當下最適合的太子人選就是劉恆與竇漪房所生的長子劉啟。而薄太后也有自己的小心機,為了穩固娘家的地位,他想讓自己的侄孫女成為太子妃,而聰明的竇漪房領悟到了她的意思,遵從了薄太后的意思,雖然劉啟不太喜歡太后的孫女,但是也欣然接受了,他知道母親的用心良苦所以沒有違背指令,就這樣劉啟在薄太后和母親竇漪房的支持下,成為了太子,而竇漪房也順勢而為成為了皇后。
竇漪房成為皇后後,並沒有向呂后那樣心狠手辣殺害後宮的嬪妃們,而是幫皇上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和平相處,也得到了妃子們的尊重,在後宮也有很強的話語權,真正的做到了母儀天下。
▲竇漪房
尋回家人 願望得以實現
竇漪房一直都有兩個心愿,一是找回自己的兄弟,二是為已故雙親盡孝,第一個願望還沒有被實現,但是第二個願望皇上幫助她實現了,竇漪房的父母去世的早,文帝知道了竇漪房的這個心愿後,追封其父母稱號,以告其在天之靈,竇漪房很是感動。第二個願望實現讓她感覺心裡放下了一件大事。
有一個叫竇少君的年輕人聽到了傳聞,感覺自己的身世很像,五歲那年就與姐姐失聯。後來他越來越覺得竇皇后就是自己的姐姐,便向皇上上書,說自己是也許是竇皇后一直找的弟弟。皇上詢問竇少君之後,帶着他一起去見了竇皇后,經過一番詳細的了解之後,竇皇后確認了竇少君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雖然兩個人從小就分開,但是小時候的事情都還記得。
▲竇漪房與劉恆
相認以後,皇上賞賜給竇少君大量的財產和土地,但是竇皇后認為不該這麼鋪張浪費,就只讓竇少君接受了一小部分,體現了竇皇后的節儉樸素。後來還用自己的金銀首飾來彌補賞賜造成的虧空,深得皇上的喜愛。
不久以後,竇皇后的哥哥也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妹終於重聚了,在他們高興重聚的時候,另一方面卻憂心忡忡。朝中大臣看見皇后突然多了兩個年輕力壯的兄弟,非常擔心會重蹈呂后的覆轍,聯合兄弟圖謀不軌,因此極力阻攔竇氏兄弟進宮當官,做一個富貴閑人就可以。面對大臣們的疑慮,竇皇后非常理解,也不想讓皇上為難,就同意了大臣們的提議,並表示無論皇上做任何決定都會支持他。竇皇后的善解人意深得皇上喜歡,從此皇上更加的尊重和寵愛她了。
雖然竇皇后的兄弟沒能進京當官,但是皇上賞賜給他們的財富和土地足夠他們豐衣足食一輩子了,如果沒有竇皇后的照顧,他們也許還在為了生活奔波。而竇皇后的性格善良淳樸,也不會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相信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雙目失明造成了人生的轉折點
竇漪房是一個聰敏的女子,他把自己的子女都培養成了優秀的人,長子劉啟才華出眾被立為太子,二兒子劉武,文武雙全,被封為梁王,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公主。優秀的子女,成為了竇漪房手裡最大的王牌。
人生總是沒有一帆風順的,竇漪房當皇后沒幾年,就生了一場大病,導致雙目失明了,史書上也沒有詳細的記載是因為什麼失明,這一年她三十歲,失明之後也漸漸的失去了皇上的寵愛,但是皇后的地位依舊沒有動搖。
▲慎夫人
此時,他們的感情也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變化,皇上開始寵愛慎夫人,對慎夫人寵愛有加,平時出席宴會都會讓慎夫人與皇后平起平坐。雖然皇上沒有以前那麼獨寵皇后了,但是對皇后也很尊重,無論去哪裡都會帶上她。有一次宴會,皇上依舊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坐,引起了袁盎的注意,他把慎夫人的位置挪到了后座,慎夫人和皇上大怒離席。後來袁盎把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人彘的事件告訴了皇上,提醒皇上不要害了慎夫人,寵愛慎夫人用錢財賞賜即可。對此皇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表示是自己亂了輩分,應當在公共場合注意禮儀。雖然一直寵愛慎夫人,但是慎夫人一直沒能生個兒子,所以對竇皇后的地位構成不了威脅。
▲竇漪房與劉恆
歷經三朝 一代賢后
劉恆駕崩後,太子劉啟繼位,史稱景帝。竇漪房從竇皇后變成了太皇后,輔助自己的兒子打理朝政。劉啟上位後繼續推行父親的治國之策,讓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但是竇漪房非常寵愛自己的二兒子劉武,賞賜了很多財物,並且封地為梁王,但是劉武並不甘心,還想當皇上,而竇漪房知道劉武這個想法,並沒有阻止他,反而希望劉啟能夠傳位給弟弟,大臣們知道了以後極力阻止,表示不能亂了章法,皇位一般都是傳子嗣,而梁王最後也因病鬱鬱而終。
在劉啟病逝後,太子劉徹繼位,史稱漢武帝,竇漪房為太皇太后。劉徹推崇儒術,但是竇太后對儒術有偏見。劉徹上位不久,竇太皇太后在長樂宮逝世,在竇太皇太后逝世後,武帝才開始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縱觀竇漪房的一生,充滿波折,靠着她聰慧過人的智慧,一路上披荊斬棘,輔助丈夫,兒子,孫子治理國家,把漢王朝推向了鼎盛時期。她的一生是傳奇的,在歷史上也是有分量的,一個女人能夠走過三個朝代,她的貢獻功不可沒,雖然她一直在干涉內政,但卻沒有誤國,而是跟歷代皇上一起讓國家走向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