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烏東德水電站
為了推動能源結構升級,中國正在大力興建水電站工程,最近中國再次出手,在懸崖峭壁上打造出了超級工程,它就是中國新建造並且已經投入使用的烏東德水電站,並且這座水電站建成,直接拿下了世界第七水電站的頭銜,光靠發電量,這座水電站一年就可以給中國賺幾十億,而烏東德水電站僅僅只是中國在金沙江上建設的一座水電站,還有多座水電站仍在建設中或者還處於規劃狀態,可想而知,未來水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佔比中將佔據很大一部分。
圖為烏東德水電站
烏東德水電站地處雲南與四川兩省交匯處,這裡山高谷深,向來被視為基建工程的噩夢,但正是因為地勢落差大,再加上有金沙江這條大河流經,所以非常適合用來建設水電站發電,豐富的水能資源如果能夠有效獲得利用,那麼中國能源結構也將因此而改善,避免火力發電站在中國能源結構佔比中居主體地位,因為與火力發電站相比,水能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能源,並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從而可以有效避免溫室效應的加劇,值得一提的是,水電站建成後,可以持續性投產,而火力發電站還需要在建成後不斷引進煤炭才能夠發電,所以長期成本來看,火電的價格也比水電更加昂貴,隨着水電數量的增加,此舉還有利於維持住中國較低的電價水平。
圖為烏東德水電站
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就成功建成了三峽大壩,並且這座大壩的建成,讓中國東部地區用電荒的難題一去不復返,尤其是農村地區到了夏季定期停電的情況大大改善,這恰恰就是水電站的功勞,而現在隨着科技的發展,中國對電力的需求量也開始大幅度增加,在限制火力發電的前提下,深度開發水電成為中國最好的選擇,而烏東德水電站恰恰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這座水電站也絕不是一座簡單的水電站,作為中國第四,世界第七水電站,這座水電站的大壩高度達到270米,橫卧在峽谷之中,將金沙江的水流攔腰截斷,從而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這座水電站大壩不僅高度高,並且壩體底部的厚度只有51米,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薄的特高型大壩,並且還是世界首座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澆築的特高拱壩,由此創造出新的世界紀錄,隨着大壩蓄水高度的不斷增加,拱壩需要擋住庫區水體形成的809萬噸推力,想要用這麼薄的大壩來阻擋住庫區巨大的水壓,難度可想而知。
圖為烏東德水電站發電機組
同時,為了滿足發電需求,這座水電站安裝了12台先進的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全面投產後每年大約能夠生產出400億千瓦時的電力,隨着後期對水電站的不斷調試與優化,以及升級發電機組,那麼這座水電站的發電量還有望再上一個台階,從而為中國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一年40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以中國用電量最大的城市上海為例子,這座城市一年大約消耗1600億度左右的電力,一座烏東德水電站就能夠滿足上海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再配合上風力發電以及新建的核電站,完全可以保障中國東部地區的電力安全,隨着西電東送工程的不斷完善,這些位於西部的水電站,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造血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