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一個周日晚上|小南與你說晚安
文|張 曙
原文刊載於2021.07.02江南晚報人文周刊

瓜果飄香的季節,我又想起童年關於西瓜的故事,還有爺爺的看瓜棚……
那時我家有八口人,除父母和我們兄妹四人外,還有六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父母在生產隊起早摸黑一年掙的工分,還換不回全家的口糧。經老書記默許,父親偷偷地在東荒岸的八分自留地上種起了西瓜。

圖源:pexels

晨露沾濕了雙腳和褲管,我也毫不在意。對着瓜棚喊爺爺,爺爺在瓜地中間應着我。眼看着頭茬西瓜快成熟了,爺爺在瓜地里忙着做標記呢。當時爸爸在大隊五金廠當供銷員,兩擔頭茬西瓜要賣給廠里,送給無錫的協作客戶,頭茬瓜質量最好,可以賣個好價錢。雖然只有七八分錢一斤,但全家人從來捨不得吃好瓜,優質西瓜全部外賣,以換取年終的口糧錢。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雷雨天過後,爺爺總能在瓜田裡找到一兩個被雷擊破的西瓜,都是個大皮薄的上好瓜,第一時間送回家,讓我們全家老小大飽口福。為此,我小時候特別盼望雷雨天到來,當然也擔心爺爺的安全。

圖源:pixabay
西瓜成熟的季節,正逢江南的梅雨天。連續幾天的大雨,水位持續上漲,圩外穴居的小石蟹成群地爬進爺爺的瓜棚里,在床下躲避洪水的侵襲,隨手一捉一個準。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與爺爺一起捉到了半魚簍石蟹,背回家中,讓奶奶做了兩大碗“面拖蟹”,全家人痛痛快快地吃了兩頓。至今我還難以忘懷那抓螃蟹的場景,還有那“面拖蟹”的美味。

圖源:公眾平台提供
不過最難忘的,還是和爺爺一起在瓜棚里住的唯一的一晚。那一夜,我不僅體會到了爺爺看瓜的辛苦,也充分領略了爺爺陪我在圩岸上乘風涼、數星星、捉螢火蟲的樂趣。
那是我二年級放暑假的第一天。爺爺從瓜棚中搬出一張長凳,和我一起在圩岸上坐下乘涼。爺爺搖着蒲扇,指着遙遠的星空告訴我,那條亮帶就是天河(銀河),天河兩邊有兩顆特別明亮的星星,一顆是牛郎星,另一顆是織女星,並給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無數螢火蟲一閃一閃飛舞着,爺爺揮着蒲扇,拍到了十幾隻,讓我裝進白天就準備好的玻璃瓶中,繫上棉線掛在蚊帳中,當草棚中的一盞明燈。
夜色漸深,爺爺催我上床睡覺了。我爬進蚊帳,躺在爺爺早已用清水擦過的涼席上,抬頭望着帳頂那個由螢火蟲做成的小燈籠,享受着爺爺扇來的涼風,聽着爺爺娓娓動聽的故事,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責編:小南
校對:王欣
編審:吳軍
來源:江南晚報,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