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着商品策略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商品好像擺在貨架上鮮少有人去購買,而另外一些商品就好像自帶有吸引人的光環,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有人想要去買一買。這就是商家在不斷利用你的思維和對於某些事物似乎是天生的判斷力在進行自己的商品銷售策略,而你卻渾然不知,還認為自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的東西,完全不會在乎商家是怎麼宣傳的。
鋁製易拉罐生產成本可以更低,為什麼人們不這麼做?
同樣的容量情況下,鋁製易拉罐如果做成扁平形狀其實可以比做成瘦高形狀要節省大約15%的原材料,這看起來似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不過,當你發現如果人的視覺差異的時候就不這麼認為了,同樣的容量矮平的罐子看起來比瘦高的可樂罐子要少不少,也就是這個原因迫使許多商家寧願選擇提高成本製備“瘦高”形狀的可樂罐也不願讓消費者產生誤會導致自己的商品停滯沒人購買。
不同的功能功能有時候對於用戶的影響也很深刻,比如你如果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導致吃超速罰單的話,你可以選擇購買一個帶有超速報警裝置的汽車,其實也貴不了多少錢,製造商對某一設計功能的戰略決策也會反映在產品身上的。
為什麼自動販賣機在賣報紙的時候,允許顧客付一份錢拿到若干份報紙,而賣飲料的售賣機一次只會出一瓶飲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果飲料能隨便拿的話那將會是一個人就能拿空一整個售賣機裡面的飲料,這就是當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和習慣影響商家的商品製備的典型案例。
不過,為什麼我們不會拿很多份報紙呢,其中的答案就是報紙拿很多份也沒有太多意義,一份和拿十份出來同樣的報紙並不比只拿一份多出什麼收益。
為什麼硬幣上的人像都是側面像,紙幣上的人像卻是正面像?
硬幣上是側面像,紙幣上卻是正面像,可是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差異?情況在於金屬的雕版印刷技術有難題,使得人們難以在硬幣上畫出辨識度高的正面肖像來,硬幣可以供給作畫的區域只有4厘米見方,精細度不夠的原因很難畫出一張讓人能輕易辨識的正面肖像畫來。而紙幣一般都是面額比較大的,在紙幣上面用上正面像提高紙幣的精細度和複雜度能防止製造偽鈔。
產品的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理的功能,也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也就是說產品的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實現平衡,功能既要符合成本效益也要符有一定的幾何原理才可以。產品設計不但要符合產品可能的使用方式,更多的是一個產品希望傳達給用戶的是什麼樣的信息,會對它的情況有一些懷疑和不理解的出現。
對於廠家的啟示在於必須深入考慮吧歷史源流,才能對產品的設計功能做出自己相應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