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每年都會評選一系列個人獎項,比如第一陣容、第二陣容、籃板王、蓋帽王等,這些榮譽背後也反映出一名球員的實力等級。或許在常規賽中,一流巨星和二流球星之間的差距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到了季後賽,特別是直接對位時,不同層面的球星打出的表現就會有天壤之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幾個經典案例。
▼2001年總決賽 奧尼爾VS穆托姆博
2001年總決賽,季後賽未嘗一敗的湖人面對連續兩輪搶七才晉級的76人,如日中天的奧尼爾面對“非洲大山”穆托姆博。雖然穆托姆博已經34歲,但可謂老當益壯,當賽季他以場均13.5籃板當選籃板王,還被評選為最佳防守球員。
可縱使這麼多頭銜加身,當穆托姆博防守奧尼爾時,還是感到了絕望,六場總決賽:
奧尼爾場均33.0分、15.8籃板、4.8助攻
穆托姆博場均16.8分、12.2籃板、0.4助攻
單獨看穆大叔的數據還是合格的,但是和奧尼爾的巨大威脅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後來穆托姆博接受採訪時也親口承認:“沙克差點要了我的命”。
總決賽最終也波瀾不驚,76人雖然靠着艾弗森首戰無解的48分贏下比賽,但後繼乏力,連續被湖人拿下4場,帶走了系列賽,奧尼爾連續第二年加冕FMVP。
在鯊魚面前,最佳防守球員級別的中鋒也是無可奈何。
▼2003年總決賽 鄧肯VS馬丁
2003年的馬丁還沒有遭遇大傷,身體素質非常勁爆,在傳球大師基德身邊,馬丁更是如魚得水。東部季後賽,馬丁的發揮非常好,場均接近20+10,儼然是隊內二當家風采。
但是當總決賽開始後,馬丁的威風被鄧肯完全打沒了,他進攻啞火,防守無效,面對穩如磐石的石佛,馬丁變得束手無策。六場比賽下來:
馬丁場均14.7分、10.0籃板、2.2助攻、2.3蓋帽,命中率34.3%
鄧肯場均24.2分、17.0籃板、5.3助攻、5.3蓋帽,命中率49.5%
馬丁被全面碾壓,特別是最後一場比賽,鄧肯拿到了21分、20籃板、10助攻、8蓋帽的准四雙數據,而馬丁這邊則是6分、10籃板,全場23次出手僅命中3球,表現完全可以用“災難”來形容。
最終籃網也以2比4敗北,成就了鄧肯的單核奪冠。
▼2008年西決 鄧肯VS加索爾
2008年總決賽 加內特VS加索爾
湖人和凱爾特人,這是NBA中最經典的對決,2008年的總決賽舞台上,就上演了這出黃綠大戰的戲碼。只不過勝負手並不是兩支球隊的門面科比和皮爾斯,而是當賽季新加入的加內特和加索爾。
2007-08賽季開始前,凱爾特人做出了震撼聯盟的大交易,他們幾乎拆散了整支球隊,換來了加內特和雷-阿倫,與皮爾斯組成了三巨頭,凱爾特人順利拿到常規賽第一,並且在東部脫穎而出。
湖人這邊,從2007-08賽季開始,科比打法愈發成熟,拜納姆雖然進攻尚顯稚嫩,但是防守已經有模有樣,大前鋒奧多姆也逐漸改變了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外線,控衛費舍爾雖然不是組織大師,但是深諳三角進攻真諦,對球隊節奏把握到位,而且是為數不多的能讓科比服從的球員,因此開賽後,這支湖人隊戰績一路攀升,一度打得西部第一。
但是接下來,拜納姆受傷了,球隊陣中沒有內線的備選人才,戰績也滑落至西部第四。正在此時,被波波維奇怒稱的“打劫式交易”誕生了,湖人從灰熊換來了加索爾,終於,衝擊冠軍的最後一塊拼圖湊齊了。
季後賽前兩輪,湖人沒費太大力氣,就拿下了掘金和爵士,西部決賽擋在他們面前的,是波波維奇率領的馬刺。
這組系列賽一共打了五場,看起來湖人勝得毫無懸念,但是過程卻並非如此,湖人在多場比賽中面臨大比分落後的局面,因為常規打法下,加索爾這個軸心被鄧肯按住了。
加索爾場均僅有13.2分、9.6籃板、3.6助攻
鄧肯則是場均22.4分、17.4籃板、4.8助攻
得分、籃板、助攻全面碾壓,加索爾在鄧肯面前,無法再施展他的柔和手感和靈活腳步,因此湖人三角進攻受到了鉗制,一開場總是處於被動狀態。
當然,禪師反應足夠快,他的手下有王牌科比,那個系列賽科比用無解的中投擊潰了馬刺的防線,他和加索爾的高位擋拆效果很好,最終順利殺入總決賽。
但是面對凱爾特人,就沒有這樣的好運了。
加索爾面對狼王再次被牢牢壓制,一共六場比賽
加索爾場均14.7分、10.2籃板、3.3助攻
加內特場均18.2分、13.0籃板、3.0助攻
數據上的差距甚至不足以反映場面上的悲慘,加索爾被加內特“欺負”得很慘,湖人的三角進攻再次受阻,這一次科比也無力回天。
一方面,阿里扎的報銷讓科比不得不去防守皮爾斯,皮爾斯的噸位讓科比防起來很疲憊,而進攻端他還要面對雷-阿倫的貼身伺候,而打馬刺時運用的高位擋拆也受到干擾,因為加內特的夾擊範圍比鄧肯要大,科比在罰球線上持球擋拆時,加內特就能撲出來,和雷-阿倫形成對科比的包夾,逼迫科比強投或者大範圍傳球。
這種防守策略非常成功,綠衫軍最終用6場比賽拿下了湖人。
雖然皮爾斯最後舉起了FMVP獎盃,但是有很多媒體都說,凱爾特人能奪冠,加內特也是重要功臣,他一個人完成了對加索爾和科比兩人的限制,把個人單防和協防補位的結合做到了極致。
以上幾個案例都是球迷熟悉的系列賽,這樣的案例在NBA還有很多,一流巨星和二流球星對位,雙方年齡和身體狀態相似的情況下,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難怪有人說,NBA聯盟是“等級森嚴”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