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將至,熟悉的問題來了:
這次誰能出圈?
我的首選還是和去年一樣,和前年也一樣。
這麼說,大家一定都明白我說的是哪部電影了。
“國慶三部曲”,今年到了第三部。
前有《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蟬聯國慶檔票房冠軍,今年的《我和我的父輩》顯然也是國慶檔的種子選手,而對於觀眾們來說,每逢國慶必看這個系列的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能讓中國觀眾把一個系列的電影當成春晚來年年帶着全家一起看,並不容易。在我看來,原因有二,一個是影片的題材配合國慶檔期足夠應景,另一個則是這三部曲的每一部的陣容都足夠強大,全明星參演,再加上最後成片的質量又足夠高,觀眾不喜歡也難。
說到全明星陣容,之前的《祖國》和《家鄉》,都成了各路好演員比拼演技的“battle現場”,不管是年輕演員還是老戲骨,都會在這一系列電影中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
還記得葛優飾演的張北京嗎?兩部前作中,我心中的“演員冠軍”毫無疑問就是葛優,《祖國》中他開着出租車說“歪瑞嗨皮”的畫面,《家鄉》里他喝醉酒了喊“哥們”的畫面,我都還記憶猶新。
和葛優一樣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范偉,《家鄉》中,范偉飾演的老教師身患阿爾茲海默症卻依然心系自己年輕時支教過的小村莊,范偉的表演真實可感,那場他時隔多年後再次站在講台上的戲,讓我結結實實地被打動了。
這樣的好演員,類似的名場面,還有很多很多,回憶起來,一時半會兒根本說不完。
到了這部《我和我父輩》,又是以怎樣的全明星陣容來呈現出更多全新的名場面呢?
一句話,星光熠熠,不輸春晚。
四位導演,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
這四個人的個人氣質與作品風格是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看到他們的名字,我就會充滿期待。
演員出身的四位導演,在自己執導的故事裡也都有出演。
而他們會請來誰為自己助陣,也是影片的一大看點。
吳京的《乘風》,拍的是他最擅長的戰爭題材,無疑是充滿了男性荷爾蒙的一個故事。
拍的是冀中騎兵團抗日的故事,就少不了要拍馬戰。硬漢們騎上馬,氣氛瞬間就被點燃。吳京自己上陣,再加上吳磊、魏晨、李光潔、余皚磊等一眾男星加盟,《乘風》真稱得上是一場“型男大秀”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故事裡,張天愛操着一口方言飾演了一個懷孕的農村婦女,如此顛覆形象,對觀眾來說,算是個不小的驚喜。
章子怡的《詩》與她的個人氣質契合極了。
作為四個導演里唯一的女性導演,章子怡的女性視角是非常珍貴的,她以細膩的拍攝手法講述了一個浪漫到有些悲壯的故事,論“好哭”程度,這個故事要排到第一。
演員方面,章子怡自己的表演無可挑剔,經得起每一個大特寫的捕捉,她的哭戲,我真希望全中國每一個演員都能看到,這哪是表演,這簡直是在教學。
黃軒在這個故事裡飾演章子怡角色的丈夫,氣質儒雅的他一直都是國內許多大導演的“心中摯愛”,他的表演向來有種“深水炸彈”的感覺,平靜的外表下隱藏着強烈的張力,他和章子怡對戲,相當合拍。
徐崢的《鴨先知》則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山爭式喜劇”,群像表演,生動有趣,在明快的節奏里,“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的誕生”這樣的故事被拍得非常精彩,那種極具市井風格的幽默,這些年在徐崢的電影總能看見。
徐崢自己的表演就不用多說了,一如既往地有呼吸感,看到他的大頭,就彷彿是看到自己的鄰居一樣親切。《鴨先知》中,和徐崢飾演父子的是在《祖國》和《家鄉》中都有出演的小演員韓昊霖,說他是中國最有靈氣的“10後”演員,相信沒幾個人會反對吧。
看《鴨先知》,我有種尋找彩蛋的感覺,演小學老師的,是徐崢現實生活中的妻子陶虹老師,看到她出現,我不自覺地想起了當年的《春光燦爛豬八戒》,露出了微笑,也流下了時代的眼淚。
而影片中演徐崢妻子的小宋佳,這次竟然說起了上海話,讓一個哈爾濱演員說上海話,還真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宋佳顯然是輕鬆應對,表現得沉着自然。
影片中徐崢的鄰居,也是個個來頭不小。賈冰和徐崢在《囧媽》中就有合作,這次也來助陣,而拍的是關於廣告的故事,徐崢請來了曾是廣告女郎的倪虹潔和張雨綺參演,也算是個不小的彩蛋。
公交車上,買酒的夫妻不是別人,正是沙溢和胡可。最大的彩蛋,則出現在電視台里,批准廣告播放的電視台台長一露臉,我就暗暗喝彩, 沒想到,徐崢請來了很久沒演戲的張藝謀導演客串,他那句“別蒙我,我可拍過電影”說出來,我那場的觀眾,瞬間歡笑聲雷動。
沈騰導演的《少年行》是笑點最多的一個故事,也是喜劇演員雲集的一個篇章。這次不但含騰量是百分之二百,開心麻花更幾乎是全員上陣,沈騰、馬麗、張小斐、艾倫、常遠、王成思、辣目洋子等人接連出現,他們任誰單拎出來都能承包我的笑點,何況是全員集結呢?
不得不說,沈騰和馬麗這對組合能被廣大中國觀眾深愛是有其道理的,他倆一碰面,就有化學反應,兩個人站在一起不說話,觀眾都能一直發笑,這也是他們特殊的魔力吧。
這個故事裡,我最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大聰明”王成思的表演,他一直都是那個最容易閃光的黃金配角,他身上的笑點,不經意間流露,就足以讓全場觀眾噴飯。
老戲骨、中生代、年輕演員、小演員,可以說是全中國各年齡段最好的演員都雲集一部電影里了。
最讓我感動的是幾位老戲骨的參演。
《詩》當中,陳道明老師在片尾的突然出現讓影院里響起了一陣驚呼,老戲骨的魅力是時間無法改變的,他的表演精準極了,看照片時眼神的一個變化,就足以帶動觀眾的情緒,讓我們為之觸動。
而在《少年行》里,李雪健老師最後時刻出場,成了巨大的彩蛋,上了年紀的他目光卻依然炯炯有神,雖然患有喉癌,但他念起台詞也是鏗鏘有力,看着他那張臉,我似乎就明白了電影在選角時,也在表達着《我和我的父輩》的核心精神,讓傳承無處不在。
老中青三代演員在影片中的集結,也是中國電影人的一次薪火相傳。
能看出來,所有演員都把能夠參演這部電影看成是一個重要的機會,大家都鉚足了勁想演好自己的角色,來對得起觀眾們的期待。
眾星雲集的《我和我的父輩》,當然是國慶檔最具合家歡屬性的一部電影。
四個不同風格的故事,這麼多的好演員,給影片帶來了足夠的豐富性。
一張票看四部電影,在影院里時刻都會發現自己喜歡的演員,這可能是一年當中最超值的觀影體驗。
或許也是因為這種種原因,我們這些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就形成了觀影習慣,每到國慶檔,走進電影院去看“國慶三部曲”這一系列的電影,就像是去赴一場和老朋友的約會,不見不散。
這部有笑有淚的電影,值得我們帶着全家人一起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