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出現罕見68式手槍,朝鮮製造,大黑星清晰可見,價值超過AUG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武器黑市中突然出現了一支極其罕見的玩意——68式手槍。可能許多人對這款武器並不了解,它是朝鮮於1968年打造的第二款制式手槍(第一款為64式),以蘇聯托卡列夫手槍(TT-33)為基礎仿製而成。

與64式的完全仿製不同,朝鮮對68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比如調整握把角度,使之符合朝鮮士兵的身材,提高人機功效等。

握把上的大黑星清晰可見,這是TT-33手槍的一大特點,而這支68式目前在巴格達黑市的叫價為1300美元(約8879元人民幣)。

作為參考,同樣是在中東黑市,莫辛納甘步槍的價格為209美元,PPSh-41衝鋒槍(波波沙)為250美元,斯太爾AUG A1步槍為1000美元,AK-103步槍為2400美元。

一支手槍的價格能抵得上奧地利生產的先進步槍?當然不,手槍本身並不值這個價,主要還是朝鮮武器太少見,哪怕是在中東黑市,“物以稀為貴”也是真理,一款武器的數量越少,價格自然也會增長。

別看朝鮮較為封閉,實際上早些年也曾有過大量出口軍工武器的年代,所以中東偶爾能看到朝鮮武器的身影。

73式輕機槍,出現在一位敘利亞政府軍士兵手上。這是朝鮮於1973年開發的武器,以蘇聯PKM通用機槍為基礎仿製,最高射速700發/分鐘,實際表現還算可以,但問題是這槍太重了,超過10公斤的輕機槍,擺在陣地上還好,要是扛着它打運動戰,那絕對是一件非常考驗體力的活。

73式輕機槍為何會出現在敘利亞?原因還得追溯到80年代。當時中東局勢混亂,大環境下是中東戰爭,而小環境下是兩伊戰爭,伊拉克與伊朗因為矛盾而展開激戰。

以兩國的軍工水平,其實支撐不起如此烈度的戰爭,為此他們都花錢向其他國家購買大量武器。朝鮮正是藉此機會,向伊朗出口了各種軍工產品,有73式機槍,有68式手槍,有58式步槍等等。

朝鮮靠訂單賺了外匯,而伊朗得了武器。不過隨着時代發展,伊朗也發展出了自己的軍工體系,這些老裝備也被封存,直到近幾年被援助給了敘利亞政府軍,又重新出現在戰場上。

Minigun(迷你崗)機槍,它是1995年美國情報部門在東南亞黑市上發現的武器,買家號稱來自朝鮮。

從外形不難看出,這是一款根據加特林機槍仿製的武器,可機載,可固定,也可以手提。在美國,M134機槍就屬於手提式加特林,又被稱為“Minigun”,美國人也懶得給這款仿製武器想名字,直接齊名為“Minigun-2(迷你崗二號)”。

根據測試,迷你崗二號的最高射速可達3600發/分鐘,不如正版M134,但也是相當強力的武器了,而且從技術含量來說,六管機槍的加工難度明顯要比其它武器更高,如果真是朝鮮生產,也能側面反映90年代朝鮮軍工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