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裝飛行死亡率30%,在各國特種部隊中,真有實戰化應用嗎?

前不久,一名女大學生在張家界景區進行翼裝飛行時失蹤,直到六天後才找回遺體的消息讓人心痛不已。也正是這位女生的經歷,讓死亡率高達30%的翼裝飛行又回到了民眾視野。不少網友在討論時也提到,在各國的特種部隊之中,翼裝飛行真有實戰化應用嗎?

簡單來講,翼裝飛行,分為動力翼裝飛行和無動力翼裝飛行兩種。在不少影視劇中,我們也都能看到無動力翼裝飛行的畫面,比如說《紅海行動》最後一部分中,蛟龍突擊隊隊員在沙漠上就是使用的翼裝飛行。

但其實回歸到現實之中,各國軍隊並沒有將翼裝飛行列入常態化訓練,更沒有與之對應的實戰應用。要知道,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飛行員都是比飛行器還要珍貴百倍的存在。對於空軍來說,5%的死亡率都已經是很高的數字,又怎麼會使用死亡率高達30%的翼裝飛行呢?不管是哪一個國家,他們都寧願花費更高的資金和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更為穩妥安全的飛行方式,也不會讓彌足珍貴的飛行員去冒險。

其次就是,翼裝飛行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缺陷:不能攜帶過多的裝備。一旦發生戰爭,不論是哪個兵種都要儘快投入戰鬥,空軍如果使用翼裝飛行到達指定地點,但是並沒有攜帶足夠的裝備,那這不就是千里送人頭嗎。如果說攜帶足夠的裝備,那飛行的死亡率又會增高。不管怎麼算,翼裝飛行都不划算。

最後一點就是成本問題,翼裝飛行的訓練成本很高。隨便一套裝備基本上就需要幾十萬,稍微好一點的價格直上百萬,這樣的花費對於士兵龐大的軍隊來說無異於是個天文數字。種種原因綜合下來,自然不會有國家或者軍隊選擇性價比不高的翼裝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