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美軍應在台島部署核武器,若無法阻止解放軍,就核爆大陸

最近幾年,中美關係緊張得像繃緊的弦,尤其是台灣問題,總是能點燃雙方的火氣。2023年底,美國一家挺有名的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拋出了一份報告,直接把這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份報告的作者是馬修·克羅尼克,他提出了一個大膽到讓人咋舌的建議:美國應該在台灣部署核武器,而且如果常規軍事手段擋不住解放軍,就直接對中國大陸扔核彈

為啥會冒出這想法?

大西洋理事會是美國一家老牌智庫,成立於1961年,總部在華盛頓。它主要研究國際關係、軍事戰略和全球安全問題,影響力不小,經常給美國政府和軍方出主意。

作者馬修·克羅尼克是智庫里一個資深研究員,專門研究核戰略和國際安全。這傢伙在學術圈和政策圈混得挺開,之前還在五角大樓和中情局干過,核武器這塊算是他的老本行。

報告的核心觀點很直接:美國得在台灣問題上擺出更硬的姿態,把核武器擺到台島上去,作為嚇阻中國的手段。如果常規軍事手段攔不住解放軍,那就得考慮對中國大陸用核彈。這建議聽起來就挺炸裂的,完全不像隨便說說。

中美關係這幾年下滑得厲害,貿易戰技術封鎖、軍事對峙,哪兒都不太平。尤其是台灣問題,美國一直沒閑着。

過去幾十年,美國通過《台灣關係法》和對台軍售,保持了對台灣的支持。到了拜登政府上台,力度還加碼了,軍艦過台灣海峽、官員訪台、聯合軍演,動作頻頻。

中國這邊態度很明確:台灣是內政問題,誰也別想插手,統一是大勢所趨。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國際局勢更亂了。美國開始拿台灣跟烏克蘭比,擔心中國會“武統”台灣。

智庫和政客們就琢磨:如果真打起來,美國怎麼辦?常規力量能不能頂住解放軍?核武器是不是得派上用場?這時候,大西洋理事會跳出來,等於把這些討論推到了一個極端。

還有個背景不能忽視:美國國內政治氣氛也很撕裂。鷹派勢力抬頭,覺得中國是頭號威脅,得用硬手段壓住。馬修·克羅尼克的報告,正好踩在這個風口上,迎合了部分人的強硬情緒。

報告到底說了啥?

報告內容挺詳細,分了好幾個部分,核心是給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軍事策略提建議。

克羅尼克認為,美國得把核武器擺到台灣島上,學冷戰時期在歐洲部署的路子。他覺得光靠常規武器,比如軍艦、戰機、導彈,可能不夠震懾中國。

核武器這玩意兒不一樣,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他還提到,美國可以把戰術核武器交給台灣,讓當地有一定的自衛能力。這話聽着就挺嚇人,畢竟台灣離大陸這麼近,真放核彈,後果誰也算不準。

報告里還列了幾個假設情況。如果解放軍對台灣動手,美國先用常規力量攔着,比如海軍封鎖、空軍支援啥的。

但如果攔不住,解放軍登陸成功了咋辦?克羅尼克說,那就得動核武器。他列了幾個打擊目標:中國海軍的艦隊、南海的軍事化島礁,還有解放軍在台灣的據點。

更狠的是,他提出如果這些都不管用,美國得直接對中國大陸扔核彈,目標可能是沿海的軍事基地或者關鍵城市。這想法完全是冷戰思維翻版,賭的就是中國會因為怕核戰而退縮。

雖然建議挺極端,克羅尼克也知道核戰這東西不是鬧着玩的。他在報告里強調,美國得小心操作,別讓衝突徹底失控。

他建議加強美台之間的軍事合作,提升常規力量,先把仗打在常規層面,能不核爆就不核爆。核武器主要是嚇唬人用的,真打起來是最後一步。

報告里引用了不少數據支撐觀點。比如,美國在亞太的軍事部署:2023年,美國在日本和韓國有差不多5萬駐軍,海軍第七艦隊常年在西太平洋晃悠。

他還提到解放軍的實力:中國海軍有300多艘艦艇,空軍有2000多架戰機,火箭軍還有一大堆導彈。這些數字擺出來,就是想說明常規力量對比懸殊,美國得靠核武器找平衡。

台灣真可能搞核武嗎?

台灣要搞核武?想都別想,這事兒絕無可能!就目前來看,台灣手裡的武器都是些常規貨色,雖然有人說美國可能偷偷摸摸賣點東西給台灣當局,但看看台灣島那點地方,戰略縱深實在太有限了。別說跟大陸硬碰硬,連打一場像樣的戰爭都夠嗆,更別提什麼核戰了。

中國這邊對核武的態度那是鐵板一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底線,而且絕對不會讓台灣地區染指核武。這不是說著玩的,中國把這當成紅線,誰敢碰就等着瞧吧。台灣要是真敢往這條路上走,中國有的是辦法收拾,根本不用懷疑。

回頭看看歷史,台灣也不是沒動過這心思。上世紀60年代,台灣當局搞了個核反應堆,本來是想往核武方向試試水,但還沒怎麼起步就被美國摁住了。

到了80年代,他們又偷偷摸摸搞了一次,那時候核計劃都快到組裝武器的地步了,可惜投送手段不行,小型化也沒搞定。1988年,美國再次出手施壓,台灣的核武夢就徹底歇菜了。從那之後,沒啥證據顯示台灣還想再玩這把火。

台灣因為身份問題,沒法正兒八經加入《核不擴散條約》這種組織,但他們自己說了,會老老實實遵守相關規定。而且台灣島就那麼大點地方,離中國又近,真要搞核武,中國分分鐘就能反應過來。別忘了,中國有能力也有決心不讓這事兒發生。

至於台灣內部,偶爾有人跳出來說核武能嚇唬人,但大多數人還是覺得靠常規武器和美國撐腰就夠了。

這份報告一出來,美國政壇有些人挺來勁。林賽·格雷厄姆就是其中一個。他是南卡羅來納州的參議員,共和黨里的鷹派大佬,早就看中國不順眼。

再比如,五角大樓的一些官員私下討論過,覺得核威懾可能是對付中國的一張牌。不過這些大多是私下聊聊,沒公開喊出來。克羅尼克的報告等於把這些想法攤開了。

美國拿台灣當牌打,已經不是啥新鮮事了。賣武器、搞軍演、喊口號,都是老套路。但把核武拉進來,這步子邁得有點大。克羅尼克的想法是,用核武嚇住中國,但問題是,真用了後果誰扛得住?

這報告雖然沒改變台海的局面,但把中美關係和核威懾的話題又推上了風口浪尖。國際社會開始更關注怎麼談、怎麼合作,別真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