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大區戰爭特色:“拳打腳踢”無人機,啥熱鬧都敢湊是吧?

每個地區爆發的戰事,總會有它顯著的特點,俄烏大區如此、中東大區亦是,而最近的印巴衝突也很好地讓我們體會了一把“南亞風情”。

這邊的仗有個啥特點呢?當地民眾的“熱情”實在太高。

之前我們講了印軍陣風戰機被擊落後,當地印度老百姓因着急圍觀拍照,不成想發生了二次爆炸,導致10人死傷。

而這種情況在印度的其他區域,乃至巴基斯坦對面,也普遍存在。

對印巴兩國的老百姓來說,就是主打一個什麼熱鬧都敢湊,什麼視頻都敢拍,什麼殘骸都敢撿。

之前咱們講過,印度這次的軍事行動是“有備而來”,所以在戰前特意進行了信息管制;陣風殘骸這波屬實是被打懵了了頭,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被當地老百姓給“圍了”,最終流出了能夠確認陣風戰機的關鍵證據。

而當印軍穩住陣腳後,除了想出大規模釋放“垃圾信息”攪混水外,它還想出了一招,那就是巴軍襲擊開始後,直接斷電。

想拍視頻湊熱鬧,想發視頻賺熱度,先給你斷電斷網,這是物理層面的第一層;而在印度能夠控制和影響到的網絡空間內,則是祭出了“炸號”神功,就是主打一個“不該說的別說”,“該瞎說的就瞎說”。

所以全世界網民都見識下了印度方面的“神奇操作”——雖然被半路殺出的“剛買的飛機被打了”狠狠敲了一悶棍。

因此從印度這邊來說,現在確實是明白信息管制和“灌垃圾”的重要性,主打一個“贏”學至上,就是被打腫臉了也不能承認。反正它會盡一切可能把真的信息封鎖,再用假信息灌水,然後再弄一個“闢謠”風,把真信息給淹過去。

經過了這麼一套組合拳,倒真是讓印度老百姓吃“現場瓜”上了些難度;比如巴軍後來對印軍基地的打擊,就很少有它這邊的物料流出了。

而巴基斯坦方面這一波本來是被動應對,所以在信息管制方面基本不管,當地老百姓倒是吃瓜吃個舒服了。

sh-15車載榴彈炮出擊,站旁邊路上看個熱鬧;

法塔赫-1/2遠程火箭炮出擊,也來湊一桌嗑嗑瓜子;

甚至巴軍自己的參戰炮兵都不忘記來上一段,這仗打得主打一個“鬆弛感”,當然各種視頻也是滿天飛。

在印軍使用遠程導彈打擊巴軍基地後,當地老百姓哪能放走這個熱鬧,所以也是各種視頻拍個不斷,導彈到底打進去了沒?在衛星圖像出現前,其實基本就知道了。

甚至還有人直接進入到印軍的導彈打擊區內,先拍了視頻發出去再說,直接幫對方做毀傷效果評估去了。

您要說這危險不?什麼危險——哪兒考慮到這個了!

最突出的例子莫過於錫亞爾科特的“暴打”無人機大賽。

5月10日時,巴軍在錫亞爾科特地區向印控克什米爾目標發動了一波無人機集群攻勢。

這裡所使用的無人機為土耳其製造的yiha-iii自殺式無人機/巡飛彈。

該無人機是基於omtas反坦克導彈本體基礎上研發,改裝為無人機後具有幾小時的滯空時間,可對敵雷達、防空系統和前沿基地發動“高精度”打擊。

因為巴基斯坦跟土耳其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巴軍中有不少土耳其製造的無人機,其中也包括了yiha-iii。

不過這種無人機的性能不是特別好,故障率似乎也比較高,因此有幾架還沒有飛出境就墜毀在了本國區域。

在其中一架無人機的墜毀場地,當地老鄉將墜毀點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熱鬧看得不亦樂乎。

而且當地民眾不認識這就是自家的無人機,還以為是對面來的被打下來了。

這就使得當更多無人機被發現,而機體又比較完整時,“精神小伙”就憋不出了,開始蜂擁而上對無人機“拳打腳踢”了。

這玩意兒會不會炸,沒想那麼多,反正掉下來了就先“揍”tnd;結果本應該回收處理的無人機殘骸,就成了自家民眾的暴打對象。

在回收殘骸時,也是主打一個隨性,找幾個小夥子直接扛走了。

甚至這還是巴安全部隊人員和地方警察在場,回收工作就這麼大條,誰都不管這熱鬧會不會死人。

只能說這土耳其貨雖然技術性能不咋地,也確實沒那麼好炸,不然真爆了的話,圍觀群眾可就倒大霉了。

當然,也幸虧是這大仗到現在差不多會告一段落,不然真得再有“吃瓜群眾”死傷一波了,畢竟運氣總有用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