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船長20年航海記:月入7萬卻愧對妻兒,在巨浪中守護萬家燈火

他是大海的遊子,20 年與風浪共舞,足跡踏遍四大洋;他是萬噸巨輪的掌舵人,肩負着幾十條生命與千萬噸貨物的安全;他更是千萬海員的縮影 —— 用青春丈量世界,用孤獨書寫擔當。當被問及航海的意義,周遠航望着舷窗外的月光:“每一次安全靠港,都是對萬家燈火的承諾。”

01 海河少年的藍色啟蒙:從冰面到遠洋的距離

1975 年冬至天津海河結了厚厚的冰,8 歲的周遠航正在冰面上拉着自製雪橇瘋跑。父親在岸邊喊:“小心冰裂!” 話音未落,“咔嚓” 一聲,他連人帶雪橇掉進冰窟窿。刺骨的河水瞬間淹沒頭頂,慌亂中抓住了父親伸來的竹竿。“上岸後,父親沒罵我,只是說:‘海河教會你的第一課,是敬畏。’” 那個冬天,他望着結冰的河面,第一次對水有了複雜的情感。

在海河邊長大的日子,是冰鎮西瓜的甜、蟬鳴的噪和輪渡的汽笛聲。夏天,他跟着爺爺在河邊釣魚,看貨船劈開河面,激起的浪花里倒映着天津衛的吊腳樓;冬天,他和小夥伴在冰面上抽陀螺,笑聲驚飛了棲息的水鳥“那時以為,海河就是全世界,直到 16 歲那年,看到遠航的貨輪消失在地平線,突然明白,外面還有更遼闊的海。”

1993 年,周遠航考上大連海事大學,離開天津前,他特意去海河碼頭。一位老船長拍着他的肩膀:“小夥子,大海是所好學校,但學費很貴。” 他望着老船長手上的傷疤,似懂非懂地點頭 —— 那時的他,只看到大海的壯美,未看見背後的代價。

02 實習生的淬鍊:在異國船舶上的生存課

2001 年春,周遠航登上第一艘貨輪 “渤海號”,成為實習生。他被分配到一艘 “八國聯軍” 船,船長是波蘭人,大廚來自印度,水手長是俄羅斯壯漢。“第一次在食堂吃飯,咖喱味的牛排讓我難以下咽,更難的是語言關 —— 連‘左滿舵’都聽成‘羅曼蒂克’。”

水手長伊萬對這個東方小伙充滿敵意,故意刁難:“周,去刷甲板,沒刷到能照鏡子不準吃飯。” 他跪在甲板上,用鋼絲球打磨鐵鏽,手掌磨出血泡。深夜值班時,望着滿天星斗,突然想起母親包的韭菜餃子,眼淚滴在航海日誌上。“但我告訴自己,海河的孩子不能認輸。”

三個月後,他用流利的英語向船長彙報工作,伊萬驚訝地豎起大拇指。更讓他驕傲的是,教會波蘭船長寫 “海” 字:“三點水代表海河,右邊是遠航的‘航’,合起來就是大海。” 船長盯着漢字感嘆:“你們的文字,藏着對海的敬畏。”

03 從三副到大副:在風暴中背下整座圖書館

2005 年,周遠航迎來考大副的硬仗。8 門專業課、5000 道題庫、30 厘米厚的《航海避碰規則》,他在宿舍支起行軍床,把咖啡當水喝。“有次背到凌晨四點,對着‘船舶在冰區航行的十大禁忌’突然犯困,就用風油精塗眼皮,結果疼得流淚 —— 但想起妻子在天津擠公交上班的樣子,又咬牙堅持。”

妻子王靜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動力。每次打電話,她總說:“家裡有我,你放心。” 但他知道,妻子為了省車費,每天步行 40 分鐘上下班;兒子發燒到 39 度,她獨自抱着去醫院,卻在電話里說:“孩子吃了葯,睡了。”

拿到大副證書那天,周遠航在甲板上待了整夜。月光灑在證書上,他想起海河的冰面 —— 原來,所有的成長,都是把眼淚熬成勳章

04 船長的誕生:在北大西洋與死神共舞

2010 年冬,周遠航第一次以船長身份指揮船舶穿越北大西洋。行至紐芬蘭海域,突然遭遇溫帶氣旋,風速達到 12 級。“海浪像座移動的山,船頭扎進浪谷時,駕駛台玻璃被海水拍得嗡嗡響。” 他連續 36 小時沒合眼,盯着雷達屏幕,指揮船員加固貨物。

最驚險的時刻,集裝箱突然移位,發出 “咔咔” 的斷裂聲。他帶着水手冒雨加固,咸澀的海水灌進領口,冰冷刺骨。“那一刻,我想起老船長的話:‘船長不是頭銜,是責任。’” 經過 12 小時奮戰,船舶終於脫離險境,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全體船員在甲板上擁抱 —— 這是大海給的成人禮。

05 海盜來了:馬六甲海峽的生死 10 分鐘

2014 年夏,船舶經過馬六甲海峽,周遠航收到公司警告:“近期海盜活動頻繁。” 他讓船員在房間留 300 美金 “買命錢”,自己在船長室設置警報器。

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三名劫匪悄悄登船。周遠航從監控看到他們闖入大副房間,立刻按下警報。“警報聲響起時,我握着防暴棍躲在門後,聽見劫匪罵罵咧咧:‘該死的警報!’” 10 分鐘後,劫匪搶走現金撤離,他才發現後背全是冷汗 —— 這是他離危險最近的一次。

事後,他在航海日誌寫下:“大海教會我的,除了勇敢,還有智慧。”

06 冰區突圍:零下 30 度的生命奇蹟

2018 年冬,船舶在加拿大北極圈海域遭遇冰災。“雷達顯示,前方冰區綿延 80 海里,厚度超過 1 米。” 周遠航決定冒險穿越,卻在途中被浮冰卡住螺旋槳。零下 30 度的低溫中,他帶領船員穿上防寒服,系著安全繩下海搶修。“海水像刀一樣割臉,手套很快被凍硬,只能用牙齒咬着扳手。”

被困 36 小時後,破冰船終於趕到。當船舶重新啟動,他看着舷窗外的極光,突然想起兒子的作文:“我爸爸是船長,他開的船能劈開冰山。” 那一刻,所有的苦,都化作嘴角的微笑。

07 遠洋人的浪漫:在深海釣起愛情與孤獨

南太平洋的夜晚,周遠航喜歡在甲板釣魚。有次釣到一條巨型魷魚,身後還跟着一條小魷魚,“它們並排游着,觸鬚相互纏繞,像在跳一支無聲的舞。” 他鬆開釣線,看着它們消失在深藍,突然想起結婚時妻子說的:“我等你靠港。”

更難忘的,是在赤道釣起的裝甲魴,這種 200 米深海的古老生物,讓他感嘆自然的神奇。“把它放回海里時,陽光透過水麵,鱗片閃着彩虹般的光 —— 原來,大海的禮物,從來不是征服,而是敬畏。”

08 愧對家人:那些被海風帶走的時光

2016 年,船舶停靠上海港,妻子帶着 10 歲的兒子趕來。然而一場突降的大雪,讓相聚僅 2 小時就被迫分離。“兒子抱着我哭,說‘爸爸的制服有大海的味道’。我摸着他的頭,突然發現,上次見面他還到我胸口,現在已經到肩膀了。” 望着母子倆在風雪中遠去,他在駕駛台站了很久,直到再也看不見那兩個晃動的身影。

這些年,他錯過兒子的第一次換牙、第一次家長會、第一次拿到三好學生獎狀。妻子發來的視頻里,兒子的房間貼滿船舶海報,床頭擺着他帶回的海盜模型。“有次視頻,兒子說:‘爸爸,我夢見你開着船,帶我去看北極光。’ 我笑着答應,心裡卻在流淚 —— 孩子的童年,我缺席了太多。”

09 船長的日常:在萬噸巨輪上的 “家長里短”

除了指揮船舶,周遠航更像個大家長。每天清晨,他會繞甲板巡視,和水手們打招呼;每周日,組織全員包餃子,東北水手調餡,南方水手擀皮,餃子宴上,各國船員用蹩腳的中文說 “好吃”。“有次印尼水手生病,我煮了天津的疙瘩湯,他喝完說:‘船長,這是大海的味道。’”

衛星網絡普及後,船員們最期待的就是視頻通話。周遠航記得,年輕水手小李第一次看到剛出生的女兒,對着屏幕傻笑了半小時,直到流量耗盡。“我們的工資卡數字再高,也換不回孩子叫‘爸爸’的瞬間。”

10 歸期未定:在時光里打撈團圓

2023 年,周遠航的船第三次經過天津港。他站在甲板上,望着遠處的世紀鐘,突然聽見熟悉的天津話:“遠航,回家吃飯!” 是妻子帶着母親來了。“母親顫巍巍地遞來一袋炸糕,還是記憶中的豆餡香。妻子說,兒子考上了大連海事大學,要繼承我的航海夢。”

那一刻,他終於明白,大海帶走了他的青春,卻還給他更珍貴的禮物:家人的理解,船員的信任,以及無數個港口的燈火。“退休後,我想帶妻子環遊世界,開着小船,慢慢看遍曾經匆匆路過的風景 —— 這次,不為工作,只為生活。”

【船長日記節選】

“第 3652 天航海日誌:
今日經過好望角,風浪 9 級。
甲板上的鬱金香種球已發芽,
那是妻子從荷蘭帶回的種子。
她說,等我退休,就種滿天津的陽台。
願下次靠港,能趕上兒子的畢業典禮。
—— 周遠航”

11 尾聲:大海的回答

站在駕駛台,周遠航看着晚霞染透海面,想起 20 年前那個在海河溺水的少年。大海用 20 年教會他:“真正的勇敢,不是征服浪潮,而是在風暴中守住內心的燈塔 —— 那燈塔,是家人的笑臉,是萬家的燈火,是每個海員心中,永遠的港灣。”

當船舶再次啟航,他知道,前方還有無數風浪,但胸前的船長徽章,始終閃耀着海河的波光。那是出發的地方,也是永遠的歸處。

這是一個關於擔當與思念的航海傳奇。周遠航的故事,是 165 萬中國海員的縮影:他們用雙腳踏遍世界,用孤獨書寫責任,用青春守護着全球 90% 的貿易運輸。當我們在超市拿起進口水果,在冬日穿上溫暖的羽絨服,都該想起這些海上的 “逆行者”—— 他們是風暴中的掌舵人,是萬家燈火的守護者,更是用歲月兌換團圓的追光者。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裡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生活的縮影,感謝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