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上市公司,上市2年後,業績突然變臉!
近期,巨一科技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快報顯示,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超過37億元,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卻虧損2.05億元。而對於巨一科技來說,這是2021年上市2年來首次虧損,也是自2017年公開業績以來的首次虧損。
作為一家專門給客戶提供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巨一科技的主要營收是來自智能裝備業務,尤其是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迸發下,公司的業績也是蒸蒸日上。
01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向上的時候,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產品企業居然虧損?
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巨一科技的資產減值,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在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合計約為1.28億元。對於首次上市虧損,巨一科技表示,公司的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零部件業務產品交付不及預期、固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毛利率,智能裝備業務因為承接了部分低毛利率項目,以及公司成本管控不足導致的。
在2023年業績快報上,顯示的詳細業績,公司營收37.14億元,同比增長6.64%;凈利潤為虧損2.05億元,同比減少3.54億元,下降幅度達238.05%;而扣非凈利潤約2.4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44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336.39%。可以看出,1年時間裡,公司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的下去幅度非常大,就是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現狀。
在2023年上半年的財報上,巨一科技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還是正數的,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81億元,同比增長4.07%,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049.95萬元、852.63萬元,同比下降67.28%、72.61%。也就是從下半年開始,公司大規模虧損。
而在三季度的財報上,公司的凈利潤突然虧損超過1億元,轉盈為虧,也是今年業績突降的開始。按照第三季度公司營收8.62億元,同比增長16.10%,那麼第四季度的營收在業績快報上算下來,應該是營收13.7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17億元略有增長;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0.97億元、1.25億元,同比均盈轉虧。
對於巨一科技來說,一下子從賺錢變成虧損,轉變的是非常快的。
從2018年開始到2022年,公司的營收分別是12.61億元、14.32億元、14.94億元、21.23億元、34.83億元,實現逐年增長。而凈利潤分別是1216.91萬元、1.51億元、1.28億元、1.31億元、1.49億元,大幅波動,2022年的凈利潤還不如2017年和2019年,每年的波動都不正常。
02
對於巨一科技來說,公司的盈利不強是很正常,但是突然巨額虧損卻超出了預期。
尤其是在主要業務上,公司的產品交付不及預期,成本增加,並且還計提資產減值,都讓公司的業績一落千丈。
而在IPO前的時候,當時市場就有聲音質疑巨一科技業績享受政策紅利。從2017年開始,到2020年上半年,巨一科技享受到政府稅收優惠及政府補助合計為9035.84萬元、8823.32萬元、7525.63萬元、3161.97萬元,這些紅利分別佔到了當年凈利潤的42.90%、56.87%、46.14%、88.98%。總共佔到了總利潤的一半。
而在2021年,公司IPO上市進行募資,但是也僅僅募資金額為15.76億元,當時原本計劃募資20.03億元,縮水了21.32%。
一般來說,如果募資縮水,說明投資人對於這家公司的前景是質疑的。而因為募資未達預期,公司在募資項目上的資金也進行了調整。但是,在2023年上半年財報上,除了補充資金項目完成外,其他五個募資項目都沒有完成,到了8月份,更是宣布項目延遲到2025年11月,延期2年。
而IPO前,巨一科技就存在存貨較高的問題,如今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從2022年底和2023年前三季度的存貨價值來看,分別是34.34億元、33.93億元,占同期總資產的46.57%、48.95%。存貨太高,那麼就會有計提減值的風險,而2023年三四季度,公司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合計分別為7967.09萬元、1.28億元,其中,存貨跌價損失等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7644.85萬元、1.09億元。
而在資本市場上,公司的股價在3月4日收盤價為22.15元/股,比起上市發行價46元/股,已經跌去一半,比起在巔峰時期的133.55元/股,已經蒸發超80%。
對於凈利潤來說,存貨太高就會影響,所以如何改變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