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三枚導彈擊落65名戰俘乘坐飛機,伊爾-76事故背後,可歌可泣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談伊爾-76事故表示,烏克蘭殺害了本應在一天後回到家中的本國公民,這種行徑駭人聽聞。一架滿載烏軍戰俘的伊爾-76飛機,被烏軍三枚導彈射中,最終機上包括65名戰俘在內的74名人員全部遇難,俄方指責烏方再次犯罪。但是從墜毀地點和現場來看,背後還有很多細節值得了解。

1月24日,烏克蘭空軍在別爾哥羅德州上空擊落了一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該機載有65名烏克蘭戰俘及三名隨行人員,本來這些戰俘按照此前俄烏雙方約定應該在晚些時候相互交換。13日雙方才進行過一次交換。

按道理說,俄方將會提交有關飛行信息給烏方,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最終被擊毀。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烏軍還公布了這一戰果,但是隨後刪除了該信息。

隨着俄方的指責鋪天蓋地,烏克蘭國防部稱,無法確認這架飛機是被烏軍部隊擊落的。不僅如此,烏方也無法證實失事運輸機載有被俘烏克蘭軍人的說法。 並且指出該飛機運載了大量的武器,是一場“有預謀的襲擊行動。

澤連斯基則強調說,飛機是在俄羅斯境內墜落的,烏方對此無法控制,需要查明更多事實。

一時間,這架伊爾-76事故成了“羅生門”。

烏方稱:

1、沒有跡象表明機上有烏軍戰俘,相反則是一架從別爾哥羅德朝東北方向飛往俄羅斯中部運送武器的飛機;

2、這架飛機最早從中東起飛;

3、無法確認這架伊爾-76運輸機是被烏克蘭領土防衛部隊擊落的;

顯然,烏方推翻了此前烏軍此前的說法,而是否從中東或者別爾哥羅德起飛,也很好證實,查詢軌跡即可。而能擊落飛機的導彈也能從殘骸中找到線索,尤其是黑匣子找到之後就能基本確認相關信息。

俄方稱:

1、飛機不可能從中東起飛,根據公開的航跡查詢網站,可以明確知道該飛機的就在沿着契卡洛夫斯基機場至別爾哥羅德機場航線飛行。

2、俄媒表示該飛機本來用於搭乘俄羅斯國防部談判小組,包括俄方高級官員,此後取消計劃,可能策劃方並不知道該消息;

3、這架飛機是被烏軍從哈爾科夫州利普齊鎮發射的防空導彈擊落的。俄羅斯空天軍雷達設備監測到烏克蘭發射了兩枚導彈。

雙方就該飛機的墜毀打起了口水仗,但是毫無疑問74人因此而喪生,尤其是對載人航空器的襲擊,人為製造空難,讓人難以接受。

事後,俄方公布了遇難者名單,並稱找到了黑匣子,向安理會申請召開特別會議,因為俄烏衝突還在繼續,單純聽一方言論很難搞清楚實際情況。

筆者認為,至少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烏軍內部溝通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戰俘交換被認為人道主義的進步,但是由於某種原因,伊爾-76運輸機下降時,被當地烏軍擊落,至少說明烏方負責戰俘交換的機制出了嚴重問題;

第二,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來看,伊爾-76運輸機被擊中之後,機組人員還是做了最後的努力,最終讓飛機墜毀在居民區以外,要不然難以相信小鎮也將葬生在火海之中。

確實,視頻中飛行員駕機避開居民區的舉動清晰可見,他們左盤旋下降轉彎,避開了居民區。也算是不幸事故中可歌可泣的一個小插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