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美工廠爛尾,印度工廠停產,需要回頭求中國賞飯吃!

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曾囂張地說給大陸賞飯吃,然而如今富士康在海外的拓展連連遭遇重挫,預計今年的營收也將自2016年以來首次下滑,在海外屢受打擊的情況下,終於明白中國大陸對他的支持才是成功的關鍵。

一、富士康在海外連遭挫折

多年前,郭台銘在美國給予補貼的誘惑下赴美設廠,如今已近五年時間,然而美國媒體探訪富士康的工廠卻發現,只建成了零星的幾座小倉庫,廠區長草,所謂的美國工廠連零頭都沒建成。

富士康在美國規劃建廠後,發現當地征地成本奇高,建築工人薪酬高企,一旦投入生產,人工成本將高到天上去;後續又發現當地沒有配套工廠,所需要的配件都需要從中國遠洋運輸過來,種種困擾導致美國工廠推進緩慢,變成了如今的爛尾。

然而在富士康打算從美國抽身,卻發現不是那麼容易,不僅前期投資打了水漂,後續的處理還需要花費巨額資金,甚至當地金融機構指責欠債近10億美元,這讓郭台銘焦頭爛額。

在美國建廠不易,富士康於2019年在印度設廠,4年時間過去,印度工廠的員工數量才增加至3.5萬人,印度建廠的進程遠比中國大陸慢,當年鄭州富士康僅用了2年時間就完成建廠,鄭州還在招聘人手方面大力支持,建廠完成的同時,30萬工人也已就位,如此對比可見印度效率多麼低下。

日前印度又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富士康、和碩等代工廠停工,據悉因為泰米爾納德邦遭受強降雨襲擊,導致這兩家代工廠在當地的工廠暫停了iPhone15的生產工作,而就在9月份和碩還遭遇了火災,回顧他們在印度這幾年屢屢遭受火災、食堂問題導致停工問題,可謂問題不斷。

在海外發展不順,導致富士康今年的營收將出現2016年以來的首次衰退,分析機構預計富士康今年四季度營收下滑7.6%,全能營收下滑將下滑7.5%。

二、富士康無奈承認中國製造的優勢

正如上述的鄭州富士康,建廠異常高效,工人技術水平高,工作效率遠超印度,生產成本也又比美國低得多,此外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工廠還具有獨特的產能彈性。

每年四季度iPhone的銷量比另外幾個季度高出六成,這就要求工廠在四季度能提供更高的產能,這部分突增的產能,只能由中國工廠供應。2021年上海和碩因故停產,就由鄭州富士康接受了這部分產能,印度工廠根本無力承擔。

中國工廠具有獨特的產能彈性,在於中國工人更勤勞,當時鄭州富士康就以24小時工作的方式,讓工人輪班,工人得以輪休,而生產線不停工,確保了iPhone的產能。

這種產能彈性還來自於中國供應鏈的支持,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都有大量為富士康配套的工廠,這些工人在生產高峰期連工廠老闆都親自上陣,加上中國高效的物流,可以確保iPhone配件及時送入富士康的生產線,確保了富士康的高效生產。

三、中國給予企業優厚的環境

富士康、緯創等代工廠此前以為他們在中國大陸取得的成功可以在印度複製,然而他們在印度的遭遇終於感受到中國大陸優良的投資環境。

緯創在印度發展2年時間才擁有1萬工人,就被印度財團瞄上,最終被迫賣給了印度財團,緯創也因此幾乎退出了代工市場,今年蘋果僅分給緯創1%的訂單。對比之下緯創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曾擁有8萬工人,而緯創依然擁有工廠的主導權,直到它決定捨棄該工廠將之賣給立訊精密,希望在印度複製曾在中國大陸取得的成績,結果卻是鎩羽而歸。

近期外媒消息指印度財團又看上了和碩的工廠,考慮到印度向來有外資墳場之稱,估計和碩也難逃緯創的厄運,最終很可能也將被迫將印度工廠賣給印度財團。

這些遭遇都讓富士康在印度發展膽戰心驚,它也擔憂自己在印度的發展最終是為印度財團做嫁衣裳,因此早前它曾計劃投資百億美元參與印度芯片工廠的計劃已被捨棄,當下它宣稱計劃投資110億元人民幣擴張印度工廠的計劃是否會如期推進值得觀察。

富士康雖然已大舉在印度、越南等地投資,不過它的產能仍然大部分在中國大陸,代工的iPhone有八成都在中國大陸生產,近期印度停工造成的產能損失恐怕也只能由它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承擔,加上上述緯創、和碩的遭遇,可以說如今輪到它嘗下大陸賞飯吃的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