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爭真的來臨,所謂的現代化不堪一擊

這個世界並不是風平浪靜的,我們現在能夠處在和平的環境,要感謝我們強大的祖國。

在我們的認同觀念中,戰爭彷彿離我們很遙遠。只能在歷史書籍中找尋到戰爭的一些影子,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讓我們通過圖片,影像資料以及文字來感受戰爭的殘酷與血腥。


逃難的緬甸難民

隨着互聯網的發達,越來越多的鍵盤俠開始鼓吹戰爭,發泄自己的情感。彷彿在一剎那,他是英雄和正義的化身。會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但是現實的戰爭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的嚴峻,複雜,殘酷,所以真正的戰爭來臨時,不要嘲笑那些書本中或者是麻木的過去的舊時代老百姓,你同樣無法獨善其身,甚至會比他們更慘。

戰爭受到傷害最大的自然而然是老百姓百姓流離失所,故鄉肯定是容不下,只能被迫遷徙,到處流浪,在路途中經常會看見一些屍橫遍野,餓殍千里的景象。

我們與緬甸的政府軍與地區武裝之間的戰爭來作為勢力可以清晰的看到戰爭的殘酷,緬甸當地的戰爭,事發區的當地居民被迫背井離鄉。紛紛趕往了緬甸與雲南境內,想要通過偷渡或者是其他方式來進入中國。


雖然說現代化已經讓我們的思想認知以及科技生活處在了一個非常文明的假象氛圍中,但是戰爭的本質以及殘酷千百年來沒有絲毫變化。個體在法律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戰爭時代變成了廢紙一張。個體的生命猶如曠野的荒草一般。轉瞬即逝,輕描淡寫。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這些緬甸逃難的人和我們現代社會現代化的中國老百姓沒有什麼兩樣,拿着智能手機,開着私家車。用着看起來比較新鮮時髦的行李箱裝着自己的行李。即便是你穿着阿迪耐克你畢竟還是一個流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百姓,所以此刻所有的物質變得沒有意義。


而戰爭所籠罩的陰雲使得當地的居民即便是帶着自己最愛聽的歌曲和隨身音響,開着自己的私家車,依舊是沒有一個安全的歸宿,隨時可能命喪黃泉,尋求其他國家的幫助。這就是戰爭的殘酷,自己的性命掌握不了自己手中。

我們不利於這些外在的所謂的高雅或者時尚。在兩股巨大力量之間的博弈中,沒有任何意義。只能作為燃料的犧牲品,等待着和平的到來,然後在九死一生的情況下,倖存者再次回到故鄉,開始百廢待興。

這種無助感和天災的地震劫後餘生如出一轍。而那些互聯網爽文所謂的英雄拯救蒼生顯然是不現實的。百姓流離生靈塗炭失所是亘古不滅的鐵律。

發動戰爭的代價是慘痛的,是以無數人的流血犧牲作為腳下的基石。而捍衛和平的真理是蒼白的,他需要無數的實踐和血的代價來換回這一個鏗鏘有力的宣言。

當戰爭來臨時,弱小無助的國家子民由於隨風搖擺的落葉。註定將要成為摧枯拉朽的陪襯,成為歷史書上個別名字背後的犧牲品分母。沒有人再會記起你們。歷史上只是輕描淡寫的一筆。從此便是幾代人的陰陽相隔。


我們要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要在三觀中植入堅定的愛國主義立場。哪怕是到遇到最不可控的因素環境下,依舊能夠保持着初心。追求着和平的使命與真理,捍衛着自己的國家民族和親人。

落後就要挨打,看看緬甸那些流離失所的難民。看看那些巴以衝突巴勒斯坦無力回天。仰天長嘆的難民。我們要以史為鑒,以鄰為鑒。保持一顆謹慎的頭腦。做好自己,不斷壯大自己,不主動攻擊別人,但別人也休想侵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