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銜是對每位軍人職務的一種直觀判斷,同時也是對軍人能力的肯定,軍銜越高說明資歷越深、能力越強,從軍銜的高低就能看到一個軍人的指揮作戰水平和在軍中的地位,所以將官軍銜對於軍人來說是一種無上的殊榮。都知道1955年大授銜是一場軍人的盛典,共誕生了1048位將帥,然而就軍旅生涯中這樣的高光時刻,卻有一位軍人曾兩次錯失將官軍銜,這是為什麼呢?
一、從紅小鬼到司令員
1933年,長征隊伍艱難地在草地上行進,由於缺衣少糧,很多戰士因缺乏營養而患病在身,就在這長長的隊伍中,有一個紅小鬼把自己的手綁在馬尾上,馬就這樣“拉着”他前行,這個紅小鬼就是劉海清。此時劉海清剛12歲,紅軍路過他的家鄉四川通江時,解救了很多家鄉父老,紅軍在他的眼裡形象十分高大,便立志要參加革命,在他的堅持下他成了紅軍隊伍中的紅小鬼。
劉海清年紀不大,意志卻非常堅定,“手拴馬尾”的事情就是在他身患疾病的情況下想出來的辦法,他就這樣緊跟隊伍前進。最初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宣傳員,後來因為人機靈又做了首長的警衛員,他跟着首長學到了不少軍事知識,打仗時他特別勇敢,他的表現絲毫不遜色老兵,抗戰爆發後他已經是一名加入共產黨的連長,那時他才16歲。
自古英雄出少年,劉海清在抗戰時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平型關會戰時,他帶着一個連的兵力擔負起阻擊日軍的重任,日軍武器先進,他就與敵人迂迴作戰,牢牢牽制住了敵人的進攻速度,與其他兄弟部隊打出了漂亮的配合戰。解放戰爭時期,他跟隨大部隊從東北到天津,很多著名戰役中都有他的身影。
建國後,曾經的紅小鬼已經是部隊中的師長,此時他才28歲,可以說是年輕為有的軍官,在殘酷的戰爭中積累出了豐富的指揮作戰經驗,而他的能力並不僅限於此。六十年代施行軍管時,他還擔任起河北省委書記一職,軍隊、地方兩手抓,後來還被任命為新疆軍區司令員,他戎馬一生,立下了卓著功勛,可他卻一直沒有被評為將官。
二、高風亮節錯失將官
1955年大授銜時,當時劉海清資歷比較淺,還不具備評定將官的標準,那一年他被授予了大校軍銜。時間到了1964年時,以劉海清曾經立下的卓著功勛,他完全有資格被評為少將,畢竟他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在後來的戰鬥中也曾有過出色的戰績,就在很多人爭功、覺得自己的軍銜評得低時,劉海清卻認為自己資歷不足,謙讓了這次授予少將的機會。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55式軍銜”僅施行了十年就被取消,也就是在劉海清謙讓少將軍銜的第二年,接下來二十多年的時間裡,解放軍都是穿着統一的軍服,無論軍官還是士兵都沒有軍銜,唯一的區別就是從軍裝的式樣上來判斷,軍官的軍服多出了上衣口袋,而普通的士兵沒有。在和平年代沒有軍銜看起來沒有太大影響,但在戰場上就出現了明顯的不便。
單是軍官來說,都是下級服從上級命令,可軍官都是相同的軍服無法辨別出職位高低,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就無法第一時間確定指揮官,因此在1988年時再次實施了新式軍銜。此時劉海清雖然是新疆軍區司令員,但他已經到了退役年齡,因此再次錯過了將官軍銜,如果他被授銜的話應該屬於中將級別的將領。
劉海清兩次錯過將官軍銜,這對於一位軍人來講是莫大的遺憾,可劉海清並不計較這些個人名利,從他第一次謙讓軍銜時就能看出他高風亮節的品性。退役後,他脫下了一身軍裝,過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每天讀書看報練書法,養老生活過得格外充實,他戎馬一生終於有了休息的時間。劉海清於2007年逝世,結束了不凡的一生,享年86歲。
結語:
劉海清年少參軍,經歷了最為艱苦的長征時期,磨鍊出了堅韌的意志,同時也在殘酷的戰爭中積累出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建國後他繼續為解放軍現代化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令人遺憾的是,他因為謙讓軍銜而錯失了將官的機會。劉海清雖然沒有被授予將官軍銜,可在世人眼裡仍是無冕將軍,他的高尚品行和奉獻精神值得世人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