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已達150餘架,年底超越F22?要不要停產殲20,批量生產殲35?

長期以來,儘管外界都清楚目前解放軍已裝備了大批以殲20為代表的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但由於我國官方始終沒有公布過殲20戰鬥機的數量,所以到目前為止,外界只能通過猜測來估計解放軍殲20隱身戰鬥機的大致服役數量。例如,日本政府發布的《2022年防衛白皮書》中提到,到去年7月底的時候,解放軍只裝備了50餘架殲20戰鬥機。此數據一出,廣大軍迷朋友們就不樂意了,畢竟此時國產殲20已經服役6年,以成飛的量產能力怎麼可能生產了50架。

到了去年珠海航展期間,國內外媒體和廣大軍迷朋友們根據兩架殲20戰鬥機座艙上方的CB0369和CB0370兩組生產序號推測出,目前成飛殲20戰鬥機的量產已到第三個批次,這兩架殲20戰鬥機分別屬於這一批次生產中的第69架和第70架戰鬥機。由此進行推測,成飛前兩個批次分別生產的殲20數量也不會低於70架,這樣一來,當前我軍殲20戰鬥機的服役數量可能已經達到210架左右。儘管這一數據得到了許多軍迷朋友的認可,但是考慮到戰鬥機編號歷來有迷惑對手的作用,因而210架這一說法也沒有太大的說服力。

從這兩組數據對比來看,當前外界對解放軍殲20戰鬥機具體服役數量的猜測,已達到了兩極分化的程度。而在不久之前,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總幹事兼首席執行官約翰·奇普曼在“2023年軍事平衡”會議上表示,目前根據軍事平衡數據庫列出的數據顯示,在過去6年的時間裡,成飛一共建造了150餘架的殲20A隱身戰鬥機,照這樣的生產速度,到今年年底,解放軍殲20戰鬥機的服役數量將超過美軍F-22隱身戰鬥機,成為世界上裝備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數量最多的一支軍隊。

約翰·奇普曼提到,儘管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裝備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但由於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過於昂貴,美軍採購了186架F-22隱身戰鬥機後,便直接關閉了該型戰鬥機的生產線,轉而採購更實惠且用途廣泛的F-35單發中型隱身戰鬥機。而不久之前,英國軍火巨頭已經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交付了第1000架F-35隱身戰鬥機的後機身部件,此舉意味着當前美國F-35隱身戰鬥機的量產數量已達1000架,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款量產數量破千的隱身戰鬥機。因此,約翰·奇普曼認為,年底即使解放軍殲20隱身戰鬥機的服役規模超過美軍F-22,但要想抵消數百架F35隱身戰鬥機對中國東海岸造成的威脅,未來成飛還將繼續生產殲20隱身戰鬥機。

相較於此前兩極分化的預測數據,當前英國數據庫預測的殲20量產數量顯得十分中規中矩,既不貶低成飛的量產能力,也不將殲20隱身戰鬥機的服役數量抬到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且結合著成飛在過去幾年裡新建的生產線來看,英國數據庫這一預測數據比較可靠。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殲20隱身戰鬥機服役不久之後,成飛便開始新建一座大型L型廠房,該廠房的主車間長250米、寬65米,附屬車間長100米,寬65米,整個車間共計設有2條生產線。

殲20戰鬥機長20.3米、寬12.88米,而每兩架戰機需保持10-12米間距,照茨情況來看,這兩條生產線共計擁有約18個機位。按照一架殲20戰鬥機需要半年至一年的生產周期進行計算,從2018年到目前為止,這兩條生產線共計能夠生產90架以上的殲20隱身戰鬥機。

而且,據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稱,在後續的幾年間,成飛集團又擴建了2條殲20生產線,這樣一來,以成飛的生產能力,到目前為止生產150餘架殲20隱身戰鬥機的可能性很大。若未來繼續加大馬力生產,解放軍短期內將成為世界上裝備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數量最多的一支軍隊。

不過,考慮到成本因素以及作戰需求,個人認為一旦殲20隱身戰鬥機的量產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我軍可能會選擇停產該型戰鬥機。主要原因在於,儘管目前我國空軍十分看好殲20隱身戰鬥機的綜合作戰能力,但是與其他常規戰鬥機相比,殲20隱身戰鬥機的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顯得十分地高昂。以美國F22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為例,該機的採購成本高達3.5億美元,每小時飛行成本為16萬美元。相比之下,新型F35單發中型隱身戰鬥機的採購價格只有8000萬美元左右,平均每小時的飛行成本也只有4.4萬美元。

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原因,美國最終才會選擇停產F22隱身戰鬥機,選擇性價比更高的F35戰鬥機。儘管我軍的採購效率高於美軍,但按照國外媒體的推測,每架殲20隱身戰鬥機的採購成本仍高達1億美元以上。因此,待殲20隱身戰鬥機的服役量達到一定的規模後,解放軍很有可能會選擇採購性價比更高的新型殲35雙發中型隱身戰鬥機。

根據中國軍視網發布的信息顯示,外貿版FC-31隱身戰鬥機的價格為5400萬美元/架,因而在FC-3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殲35隱身戰鬥機的採購成本,很大程度上要低於美軍F-35隱身戰鬥機。也就是說,未來該機的量產潛力十分巨大。

另外,在作戰用途方面,無論是美國的F22還是我國的殲20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這兩款戰鬥機主要強調的都是遠程制空作戰能力。而新型F-35單發中型隱身戰鬥機則十分注重多用途作戰能力,在實際作戰行動中,美軍可任意將這兩款隱身戰鬥機編組作戰,同時執行空對空、空對地、空對海打擊任務。

作為我國最新研製的殲35隱身艦載機,該機在研製過程中也很可能像殲15或者美軍的F/A-18艦載機那樣,在注重製空作戰能力的同時兼顧對陸、對海打擊能力。因而,相比於以往的殲20隱身戰鬥機,以多用途戰力為代表的殲35戰鬥機更符合現代主流戰鬥機的發展趨勢。

當然,從官方公布的資料來看,目前國產雙座版殲20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已經完成了首飛實驗,未來該機極有可能搭載以FH-97為代表的“無人僚機”協調作戰,其綜合作戰能力將大幅度超越以往的單座型隱身戰鬥機。這便意味着,未來成飛還將批量生產一定規模的雙座型殲20隱身戰鬥機。考慮到以往同一型號戰鬥機序列中雙座型戰鬥機的數量不超過單座型戰機的慣例,未來雙座型殲20戰鬥機的最終生產數量可能也只在百餘架左右。相比之下,待殲35戰鬥機服役之後,為了應對美日韓近千架F35隱身戰鬥機帶來的空中壓力,我國空軍很有可能會選擇停產殲20,選擇大批量採購性價比更高的殲35隱身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