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正面開打?一旦愛國者導彈進入烏克蘭,美國大兵可能直接參戰

根據烏克蘭方面消息,美國已經就向烏克蘭提供首個愛國者防空導彈連基本上達成了共識,相關導彈將很快提供給烏克蘭方面,但是,有記者就此事向美國國會和國防部質詢的時候,以上部門都表示,說沒聽到這一消息。不過,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作為官僚部門,兩手一攤一問三不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這種事,別看美國咋說,看烏克蘭咋說就好,畢竟烏克蘭是真正的信息漏勺,所以咱的判斷是,美國準備向烏克蘭提供一個連的愛國者系統,此事屬實。

既然提供的是愛國者防空導彈這名氣這麼大的系統,那麼烏克蘭軍隊到底應該怎麼使用它,怎樣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戰鬥力,這就是個很有門道的事情了,首先是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型號,其實愛國者系統它並不是單套系統,而是一套通用化程度極高的防空系統,比如MIM-104A/B,這就是愛國者1,而MIM-104C/D,這是愛國者2,目前最先進的則是MIM-104F,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者3MSE,每套系統的性能都不一樣,關鍵看美國打算給烏克蘭哪套。

咱感覺吧,美國給MIM-104C/D的可能性比較高一些,畢竟MIM-104A/B實在太落後,而且連美國自己說不定都沒有多少儲備了,而MIM-104F又太先進,而且這玩意兒是為了打戰術導彈而特化的,烏克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威脅不是戰術導彈,而是各種巡航導彈和小摩托,用愛國者3去打簡直是屬於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所以,美國給烏克蘭MIM-104C/D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款防空導彈最大發射斜距160千米,性能跟俄羅斯的S-300PM2差不多,屬於2010年代的先進水準,加上美國其實在波蘭就部署有MIM-104C,所以直接移交一個連過去就行了。

東西移交過去了,那人呢?要不現在趕快開始培訓烏克蘭的防空導彈操作人員?屁呢,防空導彈這種東西,從開始培訓到形成戰鬥力,時間以年計算,別的不說愛國者導彈光是一冊技術教材就有400頁以上,學完了技術還有兵力控制,火力控制,然後還要進行實彈發射,積累充足的實操經驗,才能說形成戰鬥力,如果烏克蘭軍隊現在開始接裝愛國者,估計俄烏軍事衝突都打完了,這個連還沒形成戰鬥力,那麼怎麼辦?很簡單,北約換皮下場,畢竟本來就是熱機移交,那麼連帶着這個愛國者導彈連的所有操作人員都交給烏克蘭,直接在烏克蘭控制這套愛國者系統,也沒有太大問題,畢竟愛國者本身就是要地防空系統,又不會到前線去,人員沒有被俄羅斯軍隊給俘虜的危險,所以,到時候操縱這套愛國者的,大概率是北約換皮人。

裝備有了,北約換皮人有了,那想來這套愛國者系統可以大殺四方了?那你真的就把愛國者系統給想簡單了,愛國者系統是戰區級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不是你家架起來就能打的高射機槍,從進入發射陣地,到真正擔負戰備值班任務,要做的工作簡直多如牛毛,咱們舉幾個例子哈,比如你的雷達,它肯定是有地形遮蔽範圍的,這些遮蔽範圍有多少,雷達高低角方位角,這都要使用雷達預先測定一下,然後一一輸入愛國者系統的指揮計算機里,在實施火力控制的時候它會自動形成一定的攔截包線,不然你的導彈打出去有可能就打在遮蔽物上了。

又比如,愛國者導彈的一個發射連,理論上是可以有6到8台發射車的,每個連有24到32枚不等的備彈,這8台發射車是可以遠距離部署的,比如擺在離火控雷達四十千米遠的地方,相比蘇聯製造的防空系統發射車必須密集部署、而且遵循特定的陣位部署,這個部署靈活性相對提高,但是要實現遠距離部署,起碼也要做幾個工作,一是各陣地分別測地,然後同樣輸入連一級的指揮電腦,也就是說這個指揮雷達最起碼要知道這個導彈發射架在哪,不然的話到時候連照射制導都照射不了,二是要建立發射架和指揮方艙的通訊信道,最好是有線通訊,無線通訊當然也可以只不過通訊效率和抗干擾能力相應下降,不然等到發射的時候,你指揮方艙根本連接不到導彈發射架,這還發射個毛線。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誰來給愛國者系統指示目標,其實愛國者系統是自帶一套火控雷達的,也就是AN/MPQ-53火控雷達,但是這套雷達的問題在哪呢,它只有一個主要陣面,而且由於使用的是TVM制導體制,所以在交戰的時候,雷達只能兼顧一個火控扇面,大概正面60到90度範圍,剩下270度範圍是看不到的。因此,這是一種火控雷達而不是警戒雷達,如果對手在AN/MPQ-53雷達全神貫注地在一個方向實施制導的時候,從它的火控扇面盲區進入實施打擊,那麼這套雷達系統就抓瞎了。

那誰來給AN/MPQ-53雷達提供警戒呢?顯然,需要上一級雷達,而且由於愛國者系統是一套戰區級防空系統,所以需要級別極高的遠方空情保障能力,最起碼態勢感知範圍要大於400千米,同時跟蹤的目標數量和描跡能力要大於200批,才能保證愛國者系統的作戰效果,所以,烏克蘭最好趕快弄來一些看得遠,跟的多的警戒雷達,不然愛國者系統靠它自己的火控雷達是非常脆弱的。

警戒雷達有了,現在愛國者可以大殺四方了?嗯,你想啥呢?你數據鏈呢?從警戒雷達到火控雷達,數據是無法直接交互的,需要先上傳到戰區級的防空作戰指揮所,防空作戰指揮所經過火控數據處理後,按照防空戰役預先進行的火力殺傷區劃分,進行相應的火力分配和火力移交,愛國者導彈連將火控雷達對準目標,捕住目標後展開發射作業,而這一切,要求的是高速的空情數據鏈,還有高度自動化的防空戰指揮系統,這方面當年的蘇聯是行家,從國土防空軍的空氣-1系統,到前線航空兵的機動-1系統,設計水平非常高,至於現在的烏克蘭還剩下多少,那就天知道了。

如果沒有自動攔截數據鏈,當然也可以,老老實實用報文的形式上報空情信息,參謀使用手工標圖作業進行航跡描跡,然後用計算尺計算最佳航路捷徑,然後給愛國者連下達相應的攔截任務就行了,反正現在烏克蘭也沒有多少目標可以攔截的,對付偶發性的低速目標,靠雷達兵處手工標圖,勉勉強強也夠用。

總的來說,美國要給的愛國者系統,整體性能比較先進,火力高低遠近界性能比較好,對於俄羅斯的戰術飛機和巡航導彈殺傷力較大,算是目前為止美國給烏克蘭的級別最高、技術水平最高的大型戰鬥兵器了,如果烏克蘭用的好,說不定真的能制止一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空襲,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