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10年發展成就喜人!大國重器競相問世,東風26齊射震撼人心

從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中,不僅僅是中國社會經濟層面上跨越式發展的10年,同時也是人民解放軍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軍改”春風的吹拂下,我軍加速向現代化、信息化邁進,部隊編製體制、訓練機制、人才培養制度更加完善和科學,一大批先進武器裝備紛紛問世並成功列裝部隊,守衛神州大地壯美的萬里河山。

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戰略運輸機、055萬噸大驅、福建號航空母艦……這些海空武器裝備共同構成廣大軍迷對解放軍10年發展最深的記憶。除此之外,承擔我國戰略打擊任務的火箭軍部隊,也取得眾多令國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近日,央視《軍事報道》節目中,對火箭軍10年發展建設進行全景式報道。雖然整個報道時長只有不到5分鐘,但其中所透露的信息量卻十分豐富。從“千里點穴”執行遠程精確打擊的長劍-100超音速巡航導彈,到可突破現役所有反導系統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再到我軍洲際打擊的“鎮國利器”——東風-31AG、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火箭軍主力裝備依次亮相,讓全國人民大飽眼福。

最震撼人心的畫面出現在報道結束前的10餘秒內,電視鏡頭的畫面中,出現數枚東風-26中程導彈在西北荒漠列陣齊射的場景。如此一幕,足以激起所有人心中的波瀾。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國土防禦的重任基本上都由火箭軍(第二炮兵)部隊擔任。儘管有着“兩彈一星”事業奠定的核武基礎,但解放軍戰略打擊能力同美俄(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不過任何困難都壓不倒中國人民,任何差距都不會消磨解放軍發展戰略打擊能力的堅定信心。在錢學森等老一輩專家的理論研究基礎之上,瞄準現代作戰特點,積極發展不同用途、不同射程的導彈武器,將“東風家族”發展壯大。

東風-31洲際導彈,在1999年問世之初只具備公路機動能力,並不能在野外隨時隨地發射,不過經過中國軍工人員的改造升級,等到2017年朱日和閱兵時,東風-31AG已具備“無依託”發射能力。而在2019年建國70周年閱兵儀式上,比東風-31AG更勝一籌,射程覆蓋全球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2010年以後,隨着美國宣布“重返亞太”戰略,美軍航母戰鬥群多次在中國周邊沿海活動。為反制美方威懾,解放軍舉行實彈射擊,正式對外官宣首款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的問世。最近十年,隨着東風-21D導彈退居二線,東風-26導彈接過前任衣缽,構成我國中遠程打擊的支柱。

東風快遞的百花齊放,最直接體現就是“腰板變硬”“說話有人聽”。在今年中旬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防長魏鳳和向外界表示,“中國70周年國慶閱兵所展示的新型核武裝備,解放軍都已裝備”。在同一場合,面對中方在台海問題上“不惜一戰”的警告,美防長奧斯汀則回應“支持一中原則”。

美媒最近刊文表示,“中國東風系列彈道導彈,是目前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的導彈”。中國已憑藉其強大的軍事能力,將駐韓美軍基地、駐日美軍基地、駐澳美軍基地以及關島美軍基地的3500多個高價值目標,納入東風導彈的火力打擊圈之中。

中國從未將任何國家列為潛在的軍事打擊對象,美軍如此忌憚中國火箭軍的背後,恰恰反映了其內心的霸權思想作祟。現如今,五角大樓還對火箭軍抱有深深地戰略憂慮,再過幾十年,隨着中美戰略打擊天平的逆轉,美軍或許將從現在的憂慮變成認清現實,尋求對華關係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