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全面升級,俄正式轟炸烏境內民用設施,烏反擊並炮擊俄本土

觀察者網報道,俄媒披露,俄國防部證實,俄軍繼續以空基、海基遠程高精度武器對烏關鍵能源、通信、軍事基礎設施展開打擊。烏媒報道,烏利沃夫、基輔等主要城市均出現能源供應問題,基輔市已進行輪流停電以平衡電力供應,並且已停止向歐洲出口電力,烏能源部長則在接受美媒採訪時稱,烏境內3成的能源基建遭到俄火力打擊。

隨着俄因克里米亞大橋恐襲事件正式轟炸烏境內民用能源設施,俄烏衝突形勢已迎來全面升級,烏克蘭也對俄境內的別爾哥羅德州能源設施進行炮擊,造成該州變電設施受損,2000多人的電力供應中斷。歐洲地區的秋冬季節原本是俄烏雙方進行休戰、衝突凍結的一大關鍵時間點,但兩大突發事件打破了這一趨勢,並最終引發當下俄烏衝突形勢螺旋升級的後果。

一是與烏東四地入俄公投近乎同時發生的的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美國直接介入下,俄德天然氣管道北溪1、2號均被破壞,該事件引發的直接後果是俄德能源戰略聯繫暫時中斷,對俄德雙方都造成了重大衝擊。也事實上切斷了德國主導緩和對俄關係的路徑和必要性,西歐寒冬將至、德法工業外流嚴重背景下,德法兩國推動俄烏衝突緩和的意願在越趨強烈,衝突緩解、北溪1、2管線恢復供氣、則歐洲困局緩解大半。而“不明國家”炸毀管線的近乎國家恐怖主義操弄,使得起碼半年時間內,作為歐洲核心國家的德法再無動力推動俄歐、俄烏關係緩和。

其二是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使得俄烏關係被進一步引爆,烏國家安全局與美英情報機構有着密切聯繫,美英主導的北約介入俄烏衝突的渠道大致有三:政治滲透、軍火輸出、情報體系大舉對接,俄方確認克里米亞大橋恐襲案由烏情報機構策劃實施並有外部勢力支持。

這使得一個跡象越發明顯,相關外部勢力以恐怖性質的北溪管道被炸、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接連將歐、俄、烏三方逼到牆角,在一手策動引爆俄烏衝突後,正在推動歐洲在本可迎來緩和的時間點啟動更大規模的“混戰”。

目前圍繞俄烏衝突,“混戰”的各方均已入場,在對歐關係、對烏關係上因上述兩大事件轉圜餘地極少的俄羅斯開始轟炸烏能源基礎設施,俄此前將軍事打擊目標主要集中於烏軍事目標,此舉大幅削弱了烏直接軍事能力,如今烏能源設施被大幅破壞,烏軍事能力被進一步削減,而包括防空系統在內的西方援助,均不能彌補烏克蘭當下在軍事能力上的戰略損失。俄新徵召的30萬人員進入特別軍事行動戰場後,俄烏戰場形勢可能會隨之發生巨大轉變。

俄軍大舉打擊後,烏總統澤連斯基參加了七國集團的緊急視頻會議,七國集團稱將對烏持續援助,並將向烏提供更多軍火、對俄施加更多制裁。這期間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烏克蘭接收的首批防空系統,來自德國而非俄烏衝突最大的幕後者及漁利者美國。俄烏德三國正因衝突加劇面臨越來越艱難的境況,而歐洲大陸西岸的美國正在這場其驅動的歐洲“內戰”中,敞開懷抱接收歐洲西逃的人力、資金、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