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國總統不聽勸告,執意竄訪台灣,毛主席:出動大炮

1960年6月16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公然放話:自己將代表美國訪問台灣。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我國的強烈反對,我方再三警告美方放棄該行為,否則必將採取反制措施。

可艾森豪威爾卻不屑一顧,以為中國只是說說而已,然而,就在美軍艦駛向台灣時,毛主席親自下令,出動上百門大炮,向著美方訪問艦隊的方向直接開轟,嚇得美軍心驚膽戰,迅速結束了此次行程!

建國以來,解放台灣就成為我國的心頭大事。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美國就曾向我方保證,台灣屬於我國,他們不會介入其中。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方全然忘了自己曾許下過的諾言。

在此期間,他們對於海峽兩岸也是蠢蠢欲動,派出了數支艦隊駛進海峽,妄圖干涉我國內部事務。

就算後來朝鮮戰爭結束,雙方簽署了停戰協議,美軍艦隊依舊沒有撤出我國東南海域,一直駐紮在台灣周圍,始終沒有放棄使用武力干涉海峽事宜。

1954年12月,蔣介石聽信了美國人的讒言,簽署了一系列所謂的防衛條約,嚴重侵犯了國家主權完整。

對此,我國決定對這些不法行徑進行反擊,以彰顯我們捍衛國土的決心!

1958年7月,毛主席下令加強東南沿海地區的海防建設,命令部隊開始軍演,以表達我國態度,震懾蔣介石和美國方面。

8月,我國福建沿海地區已經部署了400多門火炮,矛頭直指東邊的金門島。23日午後時分,隨着毛主席一聲令下,金門炮戰正式爆發,我軍接收到上級指令,火力全開,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發射了數次地毯轟炸。

這場猛烈而始料未及的炮戰,打了駐紮在金門島上的國軍部隊一個措手不及,島上到處都是巨大的彈坑,硝煙滾滾。

不僅如此,金門島上的大部分通信設施也被徹底摧毀,他們與本部的聯繫直接斷裂,駐紮部隊亂作一團,連反擊還是撤退都沒爭論出個結果。

這場炮戰,對我國來說意義重大,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改變了固有的海上格局。

1958年8月,首輪金門炮戰結束後,我國向外界通告了一則重要信息。

從這一天開始,我國及沿海島嶼的領海,已連接大陸和沿海外援島嶼上,個基點之間的直線為基準,向外延伸12海里,認定為我國領海,任何外國船隻未經允許禁止進入。

這份通告一經面試,立刻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軒然大波。要知道,此前國際社會上,通行的領海劃分標準是基線外3海里,我國提出的12海里標準,是頭一次見。

我方之所以要定下這樣的標準,主要是基於兩點原因。

其一,以往的3海里標準是英、法、美等國定下的,並沒有徵得絕大多數國家的同意,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而這些敲定3海里規矩的國家,大多數都是海軍實力極為強大的海洋大國,別說3海里,就算定成1海里,都沒有國家能靠近其領海。

相反,3海里的狹窄領海規定,還方便了這些國家利用海軍,掠奪他國合法利益,其心可誅。

面對西方國家的異議,毛主席直接拍板決定,我國的領海標準就劃分為12海里,因為這就是當時我國岸防炮的最大射程,誰反對都不好使!

這個距離,不但能使我國在面對海上來敵時,反應時間、應對能力大大增加,還能有效震懾心懷不軌之徒。

至於第二點,自然是在告訴美國,我方對於領海與台灣的重視程度,警告其早日放棄插手兩岸事宜。

12海里的規矩定下來後,美國果不其然地勃然大怒,立刻發表聲明不承認我國定下的領海標準。

他們心裡很清楚,一旦我國的劃分標準得到承認,對於其海上霸權來說將是個極為沉重的打擊。

因此,1958年9月8日,美軍艦隊向金門進發,向島上的國軍部隊運送物資。

這是一次赤裸裸的挑釁行為,美國根本不相信,我國真的有膽量向他們開炮。

但當國軍與老美的艦船大搖大擺地開進我國領海後,令全世界震驚的一幕發生了:我國岸防陣地炮火齊鳴,無數炮彈帶着火光,朝着這些軍艦射去!

劇烈的爆炸聲與碩大的水花中,幾艘國軍艦船隨即中彈,其中一艘因為傷勢過重當場沉沒。

美軍艦船被突如其來的炮火嚇傻了,立刻調轉航線開足馬力,不顧一切地離開我國領海範圍,生怕被我軍炮彈擊中。

這次炮戰,徹底奠定下我國12海里領海的基礎,在我軍的強烈回應下,狂妄的老美也不得不認了下來。

此後,海峽兩岸因此進入了一段時間的“平靜”,在此期間,我軍並沒有再向金門發動大規模炮擊。

僅僅只是隔日便象徵性地打上幾發,遇上節假日就乾脆不打。

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炮彈比較貴,我國當時在大力發展經濟,剩下來的錢都用作基礎建設中去了。

其二,就是這期間老美老實了很多,沒有再來頻繁干擾我國海域,海峽兩岸因此過了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

但很快,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坐不住了,他心中始終咽不下這口氣,麾下艦隊被我軍炸得抱頭鼠竄,讓他倍感羞辱。

最終,他做出了一個震驚的決定:親自乘上美軍軍艦,公然訪問台灣!

1960年,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公然挑釁我國,決定親身登上軍艦,訪問台灣!

這個決定讓世界各國都為之驚訝,畢竟在不到兩年前的金門炮戰中,我國就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大規模炮戰,甚至不惜直接向美軍和國軍混編的艦隊開炮,這都充分說明了我國的態度。

而艾森豪威爾還再次竄訪台灣,無疑是以身涉險,當時甚至有西方學者宣稱,就算他死在了海峽中間都不意外。

可艾森豪威爾不顧國內外一片反對聲浪潮,也不顧我國數次嚴厲警告,堅持原定計劃,就是要一條路走到黑!

1960年6月17日下午,艾森豪威爾登上了一艘美國軍艦,前往寶島。

與此同時,我國內部爭吵聲不斷,大家都對如何應對美總統竄訪,有着不同意見。

有人認為,直接用炮火擊沉,否則咽不下這口氣!也有人認為,忍一時風平浪靜,現階段不應與美國撕破臉皮。

眾人吵得不可開交,始終爭論不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方案。

這時,還是偉人站了出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重啟大規模金門炮戰,用炮彈“接送”艾森豪威爾!

偉人決定,在美總統竄訪途中,對金門展開大規模炮擊示威,以表達我國對於老美不法行徑的強烈反對!

6月17日下午,隨着艾森豪威爾乘坐的美軍軍艦逐漸靠近寶島,我國福建沿海陣地炮火齊鳴,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直衝雲霄,無數枚炸彈落在金門島上,捲起滔天煙塵。

而目睹了一切的艾森豪威爾十分不安,下令軍艦加快航速,儘快駛離可能會被炮彈命中的海域。

晚上,艾森豪威爾正式抵達台灣,我軍再次對金門展開了炮擊,這讓美國與蔣介石當局十分忌憚,生怕下一刻我軍就會橫渡海峽,直接統一兩岸。

為此,白宮對我軍的炮擊行動表達了強烈抗議,直接被我方無視了,又因為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美方也只能表示抗議,無法採取反制行動。

由金門傳來的陣陣爆炸聲讓艾森豪威爾十分不安,他不得不強行縮減了原定的計劃,僅在台灣呆了1天,便要啟程離開。

6月19日上午,美軍軍艦離開時,我軍再次開炮“相送”再次向金門發射了上萬枚炮彈,震耳欲聾的炮火聲讓美軍艦船員深感不安。

面對這種場景,艾森豪威爾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風,只是一再催促手下的人開足馬力,儘快離開。

自從這次竄訪台灣之後,艾森豪威爾再也沒能鼓足勇氣,第二次踏上我國的領土。

在這三天的炮擊中,我軍一共發射了7萬餘發炮彈,向全世界證明,我國的內部事務,絕不容任何其他國家插手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