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85周年,美軍試射核導彈失敗,威懾中國,卻找不到自信

7月7日是盧溝橋事變85周年紀念日,在1937年的7月7日開始了全面抗戰,日本為發動侵略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廣島和長崎遭遇了美軍原子彈的暴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核武器彈道導彈的結合,構建了大國之間的戰略平衡,因為洲際彈道導彈具備打擊地球上任意目標的能力,同時核武器具備強大的毀傷能力,從而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國之間就沒有爆發直接的衝突,戰略核武器成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重要的保證基礎。

就在盧溝橋事變85周年的時候,美軍進行了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根據美國公布的航行警告,美國會在7月7日到7月11日期間進行民兵3洲際核導彈的試射,與以往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一樣,目標區是南太平洋的誇賈林環礁靶場,該靶場位於馬紹爾群島,長期以來是美國彈道導彈以及反導試驗的重要的設施,不過這次誇賈林環礁靶場卻沒有出現再入段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因為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從美軍范登堡空軍基地起飛後,僅僅11秒就已經突發爆炸。

航空視界認為美國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除了是要驗證導彈的可靠性之外,也是對於中國的威懾,從導彈再入段的彈着區就看得出來,美國向太平洋方向試射彈道導彈,是揮舞核大棒的一個動作。在五個核大國中,美國、英國和法國是處於同一個陣營的,美國是北約的“盟主”,英國和法國都是北約組織的成員國,因此對於美國是“馬首是瞻”,如此看來美國的戰略核打擊力量主要就是要威懾中國和俄羅斯而來。在中國和美國博弈的階段,美國經常動用軍事行動來建立威懾,除了有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之外,還有航空母艦打擊群在中國家門口的耀武揚威。

美國在盧溝橋事變85周年的時候,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威懾中國,卻找不到自信,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爆炸,給美國敲響了警鐘,因為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已經非常陳舊,LGM-30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發的洲際核導彈,在21世紀20年代還是美國的主要核威懾力量,顯然已經不適應未來可能的戰場需求。202207074/航空視界/AZ,由於LGM-30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服役時間久遠,美國已經在開發取代LGM-30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LGM-35哨兵導彈,7月7日進行了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就有驗證LGM-35哨兵的相關技術,不過是以失敗而告終。

根據美國公布的消息,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在7月7日的試射期間,攜帶了計劃用於LGM-35哨兵洲際彈道導彈的MK21A再入段載具,與LGM-30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一樣,MK21A再入段還是傳統的結構,目前美國還不具備高超音速技術的實用化,因此只能在傳統再入段上花功夫,MK21A再入段載具試驗失敗,航空視界認為會影響到LGM-35哨兵洲際彈道導彈開發的進度,如今美國已經相當不淡定,因為美國在彈道導彈領域並不是處於領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