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29日——我國第一代中程地地戰術導彈東風二號點火升空

1960年,我國仿製的第一枚近程導彈東風一號”發射成功後,由錢學森帶領的導彈隊團隊開始自行設計中近程地對地導彈“東風二號”。

1962年3月21日,第一枚“東風二號”在茫茫戈壁進行首次飛行試驗,發射僅69秒後,導彈墜毀。發射失敗後,錢學森第一時間和同事趕往發射陣地。在天寒地凍的大漠中,他帶領大家花了3天收集導彈的殘骸和碎片,一個小的螺絲釘都不放過。錢學森鼓勵大家不要有過多的壓力,更要不怕承擔失敗的責任。錢學森還制定了一個原則:把一切問題都消滅在地面上,導彈不能帶着任何疑點上天。

歷經一次次總結和改進,兩年多後,修改設計後的導彈“東風二號”經過17項大型地面研製試驗、105次發動機試車,新的“東風二號”再次被運往酒泉發射場,重新發射試驗。

1964年6月29日,我國自行研製的“東風二號”導彈在酒泉發射場點火升空,準確命中1000公里之外的預定目標,從此翻開我國導彈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將軍和科學家們激動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錢學森高興地說,如果說兩年前我們還是小學生的話,現在至少是中學生了!

1966年“東風二號”裝備部隊,現已全部退役。導彈全長20.9米,彈徑1.65米,起飛重量29.8噸,採用一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1300公里、1500公里(東風-2A),可攜帶1500公斤高爆彈頭,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為2萬噸TNT當量核彈頭(東風-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