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的尷尬謝幕,北伐軍兵臨城下倉皇逃遁,火車卻翻車了

1926年7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北伐動員令及《告將士書》《告士兵書》《告廣東人民書》《告海外僑胞書》。隨後,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戰爭正式開始。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一部和第四軍所轄葉挺獨立團等部作為先頭部隊,進入湖南,一路勢如破竹。

8月26日晨,國民革命軍第四、第七軍開始向汀泗橋敵軍陣地發起進攻,經過一晝夜戰鬥,於27日晨攻克汀泗橋,打開了通向武漢的南大門。

此時,8月25日才剛剛從北京趕到漢口坐鎮的吳佩孚,屁股還沒有坐熱,早已沒有了“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的聲勢,即使他本人親臨前線,也無法扭轉敗局了。

9月初,北伐軍已經兵臨武昌城下,吳佩孚感到無力回天,只能乘火車倉惶逃遁。然而落地鳳凰不如雞,吳在退卻中卻遇到了火車事故,狼狽不堪。

9月7日,吳佩孚的三列軍車滿載着軍隊和物資,從漢口向北逃遁。

當時,信號系統不發達,走在最前面的還有一輛探路車。當探路車開到灄口時,英國人在雞公山歇暑回漢的一列專車,已到橫店車站,停在一股道上。這時,站長接到吳部急電:“軍車已從漢口出發,經橫店北上,如一股道有南下的列車,應迅速讓到二股道。”


當吳的探路車從灄口衝到離橫店只有兩華里的張棉油灣時,英國人的專車才被迫急轉到二股道,讓探路車通過了橫店站

橫店站北四華里處的夏魏灣東邊有個小山,中間辟有一條軌道,探路車順利通過了。但探路車後的第一列軍車,因車廂多,負荷重,雖加速前進,速度還是跑不起來;緊接着開來的第二列軍車,卻不瞭望前車情況,一路往前飛奔。

等到視線看到前車的時候,第二列軍車司機發覺自己的失誤,列車就要撞上前面的列車而緊急剎車時,已經來不及了。只聽見“轟”的一聲和前車追尾,頓時車廂相繼綳起和脫軌。在一陣陣震耳欲聾的轟隆聲中,前列軍車一節節車廂倒在,軌道旁,軋死撞傷的士兵總共有一百多人。

肇事司機見闖下彌天大禍,在慌亂中乘夜幕跳車逃走了。

吳佩孚的那列雕龍畫鳳的專車,尾隨第二列軍車後面,好在沒有再次接連追尾?但因為因車倒路堵,只好停在橫店站台附近。

吳下達緊急命令:“加緊戒備,捉拿肇事司機,就地槍決;軍隊和當地民眾火速清除軌道上所倒的車廂,繼續北上。”

可是,車廂堵塞在山槽之中,當時又沒有重工程機械,一時無法清除。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打了敗仗心裡不舒坦的吳佩孚,在一旁緊鎖雙眉,無可奈何。這時傳來情報,周圍有敵軍出現,風聲鶴唳之際,吳佩孚感到孤立無援,只能哀嘆:“好了,等着當俘虜吧!”

後來才搞清楚是自己手下前來接應的軍隊,虛驚一場。吳佩孚只得命令軍隊就地駐守,並令警衛火速去,找轎子。

轎子一抬來,吳顧不上武人的體面,就連忙鑽進去,同他一樣裝扮的隨從副官騎一匹大白馬跟隨,在手持大刀長槍的警衛保護下,坐着轎子沿鐵路旁的小路北走。

直到天亮,吳到孝感車站,才坐上北方來的火車向河南信陽逃命。

此時,他在河南也無法立足,只能流亡四川,開啟了“寓公”生涯,退出了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