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展開報復行動?導彈徑直飛向對方營地,多名軍官被當場炸死

2020年12月07日23:10:24 軍事 1764

伊朗的核專家被暗殺之後,伊朗高層和民眾都十分的憤怒,後來人們發現死去的這個人不僅僅是什麼專家,還是伊朗的副防長,看來真的是有備而來的。事情發生之後,伊朗並表示一定會進行報復,畢竟這都已經欺負到頭上來了。很多人說一旦伊朗真的開始報復了,那麼就中了圈套。然而最近伊朗似乎真的展開報復行動了?大批導彈徑直飛向對方營地,多名軍官被當場炸死。

伊朗展開報復行動?導彈徑直飛向對方營地,多名軍官被當場炸死 - 天天要聞

據卡塔爾媒體報道,也門胡塞武裝近日在深夜展開了打擊報復行動,不僅對馬裡布省塔德溫莎特的軍事營地發動了軍事襲擊,而且也對阿拉伯聯軍的營地發動了襲擊。當時大批的導彈被發射了出去,狀況很是慘烈,由於襲擊是在深夜,所以對方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反應。這次襲擊造成了8名沙特軍人當場死亡,其中不乏軍官,對於沙特而言可謂是損失慘重。

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明白,不是都說殺死伊朗的是美國和以色列嗎?以色列的嫌疑最大,怎麼又跟沙特扯上關係了?要知道沙特在中東地區也算是有頭有臉的國家,周圍不少小國都仰仗沙特過活。沙特是美國與以色列在中東的盟國,想想近期蓬佩奧訪問以色列,再想想特朗普的女婿訪問沙特,就可以知道沙特在中東是個什麼樣的角色。

伊朗展開報復行動?導彈徑直飛向對方營地,多名軍官被當場炸死 - 天天要聞

沙特靠着給美國賣石油,賺了不少錢,在中東就是個土財主。美國在沙特也是有軍事基地的,說白了就是美國看上了沙特的石油,沙特看上了美國的保護。曾經胡塞武裝組織炸了沙特的油田,用的就是伊朗的導彈。

所以,胡塞武裝基本上與伊朗是一體的。至少胡塞武裝組織與伊朗關係很好。這次突然發動對沙特的襲擊,背後要說沒有伊朗的影子,那是不太可能的。況且,胡塞武裝與沙特之間的關係一直都不好,雙方爆發過多次戰爭。這次伊朗核專家遇難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導火索,很有可能這次襲擊事件的背後就是伊朗。

伊朗展開報復行動?導彈徑直飛向對方營地,多名軍官被當場炸死 - 天天要聞

實際上這次胡塞武裝能襲擊的這麼精準,自然離不開伊朗的情報支持。此前這些被炸死的沙特軍官正在進行秘密會議,會議的內容就是如何防止伊朗要藉助胡塞武裝組織的手來進行報復。只是他們沒想到,這場會議,讓他們被胡塞武裝組織給一鍋端了。這件事距離伊朗核科學家被殺也沒多久,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這應該就是伊朗的報復行動。

伊朗展開報復行動?導彈徑直飛向對方營地,多名軍官被當場炸死 - 天天要聞

不過,僅僅是炸死沙特的軍官,並不能平息伊朗國內的民眾的憤怒。這次報復行動對伊朗而言應該只是一個開胃小菜,接下來說不定還有其他行動。伊朗最近幾年死於以色列和美國暗殺的科學家和軍官可真不少,伊朗忍到現在也是不容易。伊朗政府雖然憋着這口氣,但是國內的民眾快要憋不下去了。大街上遊行示威的人有很多,都希望政府能給個說法。

伊朗展開報復行動?導彈徑直飛向對方營地,多名軍官被當場炸死 - 天天要聞

伊朗政府現在就在等拜登上台,他們很明白目前自己的實力別說是打美國,就是以色列都打不過。所謂的報復不能僅僅是靠熱血就行的,還需要謀略與武器。美國對伊朗的一次次制裁,都只會更加的加深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兩國的矛盾到現在這個程度基本上是算是無解了。在美國的重重封鎖下,伊朗的經濟水平一敗塗地。明明擁有得天獨厚的石油,卻不能靠此賺錢,這對伊朗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損失。美國仗着自己的國家實力在全世界為所欲為,欺凌弱小。將來美國衰落之後,相信那些被美國欺凌過的國家也不會輕易放過美國的。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這就期待上了:中方會不會放寬稀土出口管制? - 天天要聞

美國這就期待上了:中方會不會放寬稀土出口管制?

【文/觀察者網 王一】“美國和中國互相暫停關稅後,稀土出口現在成為焦點,”美國《財富》雜誌5月12日報道稱,美國希望能保持對中國稀土的獲取渠道,而中國則將其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視為一種可以用來抵禦美國威脅的“武器”,這使得該問題成為兩國經貿
台軍“海馬斯”首次實彈射擊中兩次“出包” - 天天要聞

台軍“海馬斯”首次實彈射擊中兩次“出包”

【文/觀察者網 山貓】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台軍從美國採購的M142“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昨天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了運抵島內接裝後的首次實彈射擊。射擊過程中,曾兩次出現“信號異常”,導致射擊暫停,報道還表示,美方原廠人員也在現場“提供技術支持”。 正在發射中的台軍“海馬斯”炮車 台灣“聯合新聞網” 屏東九...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 天天要聞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埃拉特港是以色列連接紅海的唯一港口,具有重要的貿易和戰略意義。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地區局勢迅速升級。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14.9萬輛車經由埃拉特港進口,而整個2024年,這個數字為0。埃拉特港空蕩蕩的碼頭,折射出了這場複雜地區衝突所帶來的經濟代價。記者:馮國芮 王卓倫 陳君清報道員:尼克·柯留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