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航空兵學院深入開展特情研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精研危局,勇闖飛行訓練“禁區”
解放軍報訊 張鷹、靳元祿報道:近日,陸軍航空兵學院某旅組織飛行訓練。一架直升機從高空極速下降,距地面約30米時,突然一個“急剎車”,機頭高高仰起,爾後順勢接地滑跑一段距離穩穩着陸。這是他們開展特情研究,模擬直升機發動機空中停車後進行自轉着陸的場景。
“開展特情研究是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堅持為戰育人導向的具體實踐,是院校精準對接部隊、課堂緊密銜接戰場的深入探索。”該學院領導介紹,模擬特情處置訓練因為風險高、難度大,往往被視為飛行訓練“禁區”。訓練現場,一架直升機偏轉機身與跑道形成一個夾角,在草地上滑行着陸。這是在進行模擬尾槳故障處置訓練,飛行員吳濤說:“直升機發生尾槳故障後如不及時有效處置,很容易導致直升機發生側翻。只有在平時就把這種特情研究透,將來真正遇到險情時才能穩妥處置。”
勇闖飛行訓練“禁區”並非一日之功。該學院自兩年前就開始特情研究,按照“先理論後實踐,先模擬後實裝,先簡單後複雜”的思路,遴選優質師資、邀請軍地專家深入開展針對性研究,分析每個特情課目的處置原理、飛行特點、操縱動作和重難點技術;採取以老帶新、骨幹帶飛等方式,進行試訓論證,採集飛行數據,規範操縱動作和組訓方法;引進院外優質教育資源,邀請某試飛大隊骨幹以及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進行授課輔導,從技術上規避模擬特情處置訓練中的風險點和危險源。
精研危局,科學處置,勇闖飛行訓練“禁區”。從理論研究到實裝訓練,該學院將直升機動力系統故障和操縱系統故障等重大特情處置方法進行標準化、規範化,培養了數十名具備一定特情處置能力的飛行教學骨幹。下一步,該學院將發揮這批“種子教員”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入開展重大特情研究,推動特情處置訓練覆蓋全員,不斷提升飛行人才培養質量。
本文刊於11月22日解放軍報01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