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球,中國是最優秀的民族。儘管遭遇了不少戰爭,讓一個原本富裕的國家變得一貧如洗,但中國再一次站了起來,並迎來了崛起和復興。如今,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這些成就令許多國家羨慕不已,同樣也遭人嫉妒,印度便是其中之一。印度作為一個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其發展同樣深受外界關注。
中國和印度被外界視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家,論綜合國力,中國卻甩印度幾條街。要知道,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甚至在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還實現了“逆勢”正增長。
反觀印度,基礎設施落後、人口爆炸甚至受疫情影響經濟持續“滑鐵盧”等。即使如此,印度仍然自認為不輸中國,並處處與中國較勁。然而,現實打了印度一巴掌,並讓其承認“中國領先印度”。為了趕上中國,印度總理莫迪照搬中國的發展模式。沒想到的是,這次竟被自家媒體潑了冷水。
《印度時報》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提醒莫迪政府“印度不是中國,複製其產業、貿易政策會招致制裁。”報道稱,莫迪政府將在5年內斥資2萬億盧比扶持特定行業,使其發展成國家龍頭企業,但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因為印度不是中國。
在此之前,印度多次嘗試所謂的“自力更生”,但都以失敗告終。報道稱,莫迪試圖吸引全球的外國投資商紮根印度,將印度打造成擁有頂尖技術和大規模生產的全球出口中心。
只是,莫迪忽視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市場是相互開放的,如果只出不進,哪個國家會願意對印度敞開大門。就拿最近簽署的RCEP來說,莫迪擔心國內市場受到衝擊,便退出了該協定。
RCEP的宗旨是,打造一個自由的貿易環境,讓簽署的成員國之間沒有壁壘。印度拒絕他國產品進入本國,在出口他國時,印度自然就會遭到制裁。莫迪反其道而行之,退出RCEP無疑是將自己孤立在“超級經濟圈”之外。
諷刺的是,印度一直在追趕中國,想早日實現“自力更生”,奮鬥30年,到頭來卻發現經濟發展還不如孟加拉國。至於印度的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主要是印度走了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
首先,印度將自己定位在“高端”領域,上來就搞高科技產業最終把自己變成了“四不像”,而孟加拉國則選擇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後脫貧致富。
其次,印度抄中國的“作業”,並不是先易後難,而是拿到試卷就抄大題。最後一點就是,印度想成為出口大國,卻不對外開放市場。複製中國的產業政策,首先需要資本,但印度顯然不具備,所以說印度這樣的國家很難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