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方工業微信公眾號消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紅箭-12成功完成了首批出口訂單,實現零的突破,對公司我國反坦克導彈市場地位以及進一步深耕當地市場意義重大。
紅箭-12反坦克導彈(HJ-12,曾用名GTS-7),是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2014年的薩托利防務展上首次公開展示。HJ-12的運輸發射筒連同導彈在內重約17公斤,整套武器系統總重為22公斤,發射箱長1.25米,直徑約為170-180毫米。 HJ-12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非製冷式紅外成像導引頭,最大射程超過兩千米,導彈具備“發射前鎖定,發射後不管”的能力。不像HJ-8和HJ-73系列那樣,導彈發射後還需要射手長時間的瞄準和制導,HJ-12的射手在完成導彈發射後就可以快速轉移陣地或者準備打擊下一個目標。
HJ-12的總體構型和設計理念和著名的FGM-148“標槍”反坦克導彈類似,就連發射系統也借鑒了“標槍”的設計,即導彈-發射筒-觀瞄-發射控制一體化設計,觀瞄發控裝置整合了一具紅外成像瞄準儀,夜間作戰能力強,發射筒在完成導彈發射後拋棄,其他部分可重複使用。HJ-12還是我國首款具備“軟發射”能力的反坦克導彈,可以在建築物和掩體中發射,作戰靈活性大幅度提高。HJ-12作為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其破甲能力依然強悍,戰鬥部使用串聯錐形裝葯,最高靜破甲能力高達1100毫米,可以打擊裝甲車輛,小型艦艇,掩體工事甚至低空低速飛行的直升機。和“標槍”一樣,紅箭-12反坦克導彈也具有兩種飛行模式,一是傳統的直線攻擊模式,另一種是拋物線彈道攻擊模式,以俯衝攻頂的方式打擊裝甲車輛的頂部薄弱裝甲。
此次實現出口的是HJ-12最新的外貿型號HJ-12E,2018年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公開展示,從外觀上看,HJ-12E簡化了觀瞄發控裝置,減輕了導彈系統的整體重量,導彈性能是否有變化暫時未知。這次HJ-12E的出口合同應該是在2018年珠海航展之後達成的,首批導彈於2020年之前完成了生產,結果在今年2月準備交驗工作時遇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北方工業公司業務團隊在多方努力和協調下,在貨船到港前通過“第三方”完成了簽收提單的工作,保證了導彈的按時交付和驗收。
北方工業微信公眾號中並未提及此次購買HJ-12E的具體用戶,不過通過海運以及文中提及客戶多次表達過儘早接收貨物的急迫態度,可以判斷該國距離我國較遠,且對於這類輕型反坦克導彈有現實需求。很有可能是正在戰爭狀態中的中東國家,而HJ-12E又是相對高端的反坦克導彈,價格較為昂貴,因此購買國家的財力必定也相當不俗,基本上就是沙特或者阿聯酋這類不缺錢也不缺仗打的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