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軍無人機群精準摧毀了烏克蘭價值20億美元的西方軍事裝備,讓本已捉襟見肘的烏軍雪上加霜,同時繼朝鮮之後,又一個國家傳出可能出兵援助俄羅斯的消息!
而特朗普也突然改變了措辭,稱不確定能否終結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在多方博弈下,這場戰爭似乎正在滑向失控的邊緣......
烏克蘭裝備損失殆盡,俄軍趁勢猛攻
俄軍近期的攻勢愈發猛烈,據俄羅斯國防部最新聲明,俄軍在7月初的空襲中,動用322架無人機和多枚“伊斯坎德爾”導彈,成功摧毀了烏克蘭價值20億美元的西方裝備,包括“海馬斯”火箭炮、“愛國者”防空系統和數十門重型火炮。
這一波攻勢不僅讓俄軍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地區,還將戰線推進至蘇梅外圍,日均推進速度較6月提升了近一倍,俄軍宣稱,他們已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甚至揚言要在夏季攻勢中徹底擊潰烏軍防線。
而烏克蘭的損失遠不止裝備本身,由於缺乏足夠的防空攔截能力,俄軍無人機和導彈的命中率顯著提高,基輔方面透露,烏軍當前庫存的西方制式炮彈僅夠支撐到9月底,若無法迅速補充,冬季防線將面臨崩潰風險。
更糟糕的是,美國近期暫停了部分軍援,清單中包括30枚“愛國者”導彈和8500發155毫米炮彈,直接削弱了烏軍三分之一的防空火力和五分之一的炮兵能力,美國的態度為何突然轉向?
特朗普改口與美國的戰略調整
7月6日,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一改此前“結束俄烏衝突”的強硬口吻,表示“俄烏問題非常複雜,我不確定自己能否迅速解決”,這一轉變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的分水嶺,反映了美國對俄烏衝突的疲態。
事實上美國的“斷供”並非臨時起意,自今年初以來,特朗普已多次推遲對烏軍援計劃,理由包括“優先應對中東和亞太威脅”以及“國內軍火庫存不足”,有數據顯示,美國當前“愛國者”導彈的年產量僅為550枚,而烏克蘭每月消耗量高達200枚以上,這種供需失衡讓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投入。然而美國的退縮讓歐洲措手不及,援烏陣營的裂痕正在擴大。
烏克蘭的困境不僅來自美國,歐洲的支援也遠遠不夠,德國承諾的第三批“豹2”坦克因生產問題推遲至年底,法國“凱撒”火炮的月產量至今徘徊在個位數,相比之下,俄軍每月能從本土工廠接收至少1500架無人機和200輛坦克,生產能力遠超西方援烏總和。
歐洲國家內部對繼續援烏的態度也出現分歧,匈牙利公開反對追加軍援,法國則因國內經濟壓力縮減預算,導致烏克蘭的武器補給形同“毛毛雨”,在這種背景下,波蘭成為東歐最激進的“抗俄先鋒”,波蘭退役將軍格羅馬津斯基近日提出,要組建“百萬大軍”直接進攻俄羅斯本土。
這一提議雖被視為“口嗨”,但反映了波蘭的焦慮,作為俄烏衝突的鄰國,波蘭軍費開支已飆升至GDP的4.2%,遠超北約2%的標準。近年來,波蘭斥資數十億美元從美國採購“海馬斯”和F-35戰機,還計劃擴軍至30萬人,打造“歐洲最強陸軍”。
波蘭的算盤很明確,若烏克蘭崩潰,自己將成為對抗俄羅斯的第一道防線。但在美軍重心東移的現實下,波蘭的激進姿態更像是試圖綁架北約共同下水,而正當西方陣營內訌之際,俄羅斯卻迎來意想不到的“援軍”。
老撾或加入援俄陣營
如果說波蘭的叫囂只是虛張聲勢,那麼亞洲傳來的消息則讓西方真正感到不安,繼朝鮮被曝可能增派3萬士兵赴俄後,東南亞小國老撾也傳出考慮出兵援助俄羅斯的動向,而老撾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由來已久。
早在2023年,兩國就簽署了坦克和防空武器的採購協議,老撾還多次參加俄主辦的“東方-2022”軍演,若老撾果真出兵,俄軍將得以騰出更多精銳部隊投入烏東戰場,甚至可能開闢第二戰線,進一步壓倒烏軍。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積極拉攏亞洲國家以對抗西方制裁,除了朝鮮和老撾,白俄羅斯近期也向俄邊境增派了兩個機械化旅,擺出協同作戰的姿態,這些“援軍”的加入,不僅增強了俄羅斯的戰場信心,也讓西方意識到,衝突的國際化趨勢正在加速,但就在俄羅斯看似春風得意之時,家門口的危機卻悄然逼近。
高加索火藥桶炸響,俄羅斯腹背受敵
然而正當俄軍在烏克蘭大舉推進之際,高加索地區的緊張局勢為俄羅斯敲響警鐘,7月初,俄執法部門在調查一起案件時抓捕了6名持有俄羅斯護照的阿塞拜疆人,執法過程中兩人死亡,此事迅速點燃兩國矛盾,阿塞拜疆指責俄羅斯蓄意挑釁,甚至將其定性為“種族犯罪”,阿塞拜疆外長強硬表態,要求俄方道歉並賠償,否則將採取“必要措施”。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迅速抓住機會,公開聲援阿塞拜疆,並暗示可能提供軍事支持,這一舉動顯然意在牽制俄羅斯,迫使其分兵應對後院危機,但對俄羅斯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若對阿塞拜疆強硬,可能將其徹底推向西方懷抱,甚至引發土耳其的介入。
若妥協示弱,又可能引發中亞國家的效仿,動搖俄在後蘇聯地區的控制力,有分析指出,阿塞拜疆與俄羅斯的能源和地緣博弈由來已久,此次衝突不過是冰山一角。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不再是兩國間的較量,而是全球勢力重新洗牌的縮影,俄羅斯憑藉戰場優勢和外部支持,正試圖將烏克蘭逼上談判桌,但國際制裁和鄰國危機讓其處境複雜,美國若繼續抽身,歐洲又無力獨自支撐,烏克蘭的敗局恐難避免。
然而波蘭的激進姿態、亞洲國家的介入,以及高加索地區的動蕩,都讓衝突的外溢風險激增,更令人擔憂的是,戰爭的長期化正在改變全球格局,俄軍近期測試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和“波塞冬”核魚雷,向西方展示其戰略底牌,而烏克蘭頻頻用無人機襲擊俄本土目標,也讓衝突的烈度不斷升級,若更多國家捲入直接軍事對抗,局勢或將徹底失控。
總結
俄烏衝突的未來充滿未知,在這場多方角力中,和平的希望雖渺茫,但仍值得期待。願國際社會早日找到對話的鑰匙,結束戰火,重現安寧。
信息來源
新京報 普京:俄無人機已摧毀價值超20億美元敵方裝備
烏克蘭在線 克里姆林宮試圖將老撾捲入對烏克蘭的戰爭
環球時報 特朗普改口稱“不確定能否結束俄烏衝突”,美媒:與他的競選承諾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