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軍事
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克拉克近日揚言,美國陸軍正在組建新的機動部隊,以“應對與中國可能發生的衝突”,美國需要靈活的地面部隊、新型導彈系統以及全新的作戰思維。
那麼,隨着美國戰略重點轉移,美國陸軍的這一新動向將給亞太地區局勢帶來什麼影響?
新部隊?
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克拉克聲稱,美國已在亞太地區成立了兩支多域特遣部隊,第三支機動部隊正在組建中。
軍事觀察員張學峰介紹,美國陸軍正在組建的新機動部隊,實為第三支多域特遣部隊。按計劃,美國陸軍最終將組建五支多域特遣部隊。
張學峰:
美國陸軍自2017年起開始組建多域特遣部隊,主要針對亞太地區。“多域”是指陸、海、空、天、電、網等多個作戰領域。
一支多域特遣部隊下轄遠程火力營、間接火力防護營(防空營)、支援營、多域效能營等。
多域特遣部隊配備的主要打擊武器包括“海馬斯”火箭炮、“堤豐”系統、“暗鷹”高超聲速導彈、“復仇者”防空系統、“毒刺”防空系統、高能激光武器、微波武器,以及無人機和直升機等多種裝備。
新戰法?
張學峰分析指出,按照美方的設想,戰時美國陸軍可以將多域特遣部隊部署至亞太地區所謂“第一島鏈”相關區域,使用其裝備的中遠程導彈,打擊對方的地面目標和海上目標,進行非接觸作戰。
張學峰:
以“海馬斯”火箭炮為例,其發射的制導火箭彈射程約90公里,發射的“陸軍戰術導彈”最大射程300公里,發射的“精確打擊導彈”最大射程500公里,其改進型射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
“堤豐”系統發射的“標準”-6導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最大射程400—500公里,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最大射程超過1600公里,而“暗鷹”系統最大射程可達2700公里。
由此,多域特遣部隊可以形成多重火力圈,具備打擊亞洲大陸縱深地面目標的能力,改進型導彈還可用於攻擊移動目標,包括對所謂“第一島鏈”關鍵航道的封鎖。
新效能?
張學峰分析,美國陸軍這一所謂“宏偉目標”並非無懈可擊,在實戰中將面臨諸多風險。
張學峰:
如果與大國作戰,多域特遣部隊的部署區域將處於對方空中力量作戰半徑以內。在該區域內,美軍沒有制空權,其自身裝備的防空系統數量和質量有限,難以應對高強度的空中打擊,更無法發揮其預想的作戰效能。
另外,美國陸軍認為,未來美國在亞太地區和高端對手打一場高烈度的地面戰爭是不現實的,所以提出組建多域特遣部隊,實質是為陸軍拓展新職能,避免美國陸軍被邊緣化。
但是,如果未來亞太地區爆發衝突,美國陸軍的多域特遣部隊必然會遭受重大損失。儘管美方高調宣揚其作戰構想,但戰時會不會參戰還存在很大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