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兩國在5月10號晚間宣布停火後,局勢並未由此平息。停火的次日,印巴邊境仍持續發生了二十餘起交火事件,克什米爾分離勢力在第一時間宣稱對多起襲擊負責。兩個的波瀾遠不止於此,5月11號,雙方再次展開了輿論交鋒。怎麼回事呢?一則來自印度媒體的特殊報道,說印度成功獲取了巴基斯坦空軍使用的中國制PL-15E空空導彈殘骸,於是雙方又圍繞"導彈殘骸"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指責,互不相讓。
據印度時報等媒體報道,印度軍方在停戰次日高調展示若干金屬殘片,說這是巴基斯坦殲-10C戰機發射的PL-15E導彈殘骸。印方軍事專家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殘骸將為破解中巴先進空戰技術提供關鍵線索。然而細觀現場公布的圖像資料,所謂"證據"僅呈現導彈推進段的部分殼體,既無導引系統組件,也沒有看到戰鬥部殘留,其完整性甚至不及常規導彈訓練彈。
面對印方的指控,巴基斯坦軍方迅速作出了非常專業的回應。巴空軍技術部門負責人在伊斯蘭堡召開的記者會上指出,現代先進導彈普遍配備了自毀裝置,PL-15E作為出口型遠程空空導彈,其設計完全遵循國際軍貿規範。這種導彈在未命中目標或燃料耗盡後,會通過預設程序在空中完成自毀,確保核心技術不外泄。
巴方展示的技術手冊顯示,PL-15E的自毀機制包含三級保險,即便遭遇極說起“三哥”這個“捏造”的新聞時,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官員在發布會現場忍不住笑了起來。巴軍中將直接揭穿了印度謊言,說印方展示的"殘骸"與真實導彈部件存在根本性結構差異,其粗糙程度堪比影視道具。說真正的導彈殘片應呈現特定燒蝕痕迹和結構變形,而印方提供的金屬片邊緣整齊,表面處理工藝與軍工標準相去甚遠。最後無奈表示:“希望印軍別再活在寶萊塢的幻想里了,成熟點吧。”當然,澄清了這些基本常識,在場的記者頓時也表情各異,哭笑不得。
那麼印度為什麼要展示所謂“霹靂15導彈殘骸”呢?無非就是想證明,印度在此次空戰中,也擊落過巴鐵的戰機,從而獲取了所謂的“導彈殘骸”,但是沒想到被巴鐵揭穿。因為炒作所謂"獲取中國尖端武器"既能安撫印度國內的軍工複合體,又可向他的所謂盟友展示抗衡中國的姿態。此外一點,印度執政黨面臨地方選舉壓力,亟需轉移公眾對前線失利的關注。
這種事,印度以前也干過。2019年印巴空戰期間,印度也曾展示美製AIM-120導彈殘片,就是要證明印軍擊落過巴軍的F-16戰機。但軍事專家隨後打臉印度,說這種導彈本就是F-16的標準配置,殘片存在反而證實了巴軍戰機對印軍實施過攻擊。
PL-15E空空導彈,是我們中國外貿武器的明星產品,其技術參數與作戰效能一直是國際軍界的關注焦點。印度此次發起的輿論攻勢,實質是試圖在技術威懾層面製造"破窗效應",削弱中國軍工產品的市場信心。
對於中國軍工產業而言,此次事件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它驗證了國產武器裝備的技術可靠性——PL-15E的自毀機制經受住了實戰檢驗。另一方面,也提示需加強軍事技術傳播能力建設,通過權威渠道及時澄清不實信息,維護中國軍工品牌的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