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2025年03月22日08:10:27 軍事 9549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從篳路藍縷,到全球第一大輕工業國,中國紡織產業功不可沒。其中,中國沿海服裝製造業,堪稱中流砥柱。

和平盛世之下,長期以來,以服裝製造為中樞的紡織業,多被冠以“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直到乾坤顛倒、周期下行之後,人們才驟然發現,那些漠視服裝紡織業的國家,是如何陷入通脹烈火的灼燒之中。

實際上,服裝紡織產業始終是一國經濟的最可靠安全墊——經濟周期上升時體感不強,一旦周期紊亂則價值凸顯:無論物價穩定,抑或就業保障,甚至國家安全,它都發揮着關鍵作用。

就在2025年開年之際,我們注意到,打着輕工業、製造業迴流的幌子,特朗普再度揮動關稅大棒,我國服裝紡織業一時烏雲密布。不堪其擾的部分跨境電商、OEM企業,正產生一種應激反應——試圖將產業鏈整體外移至越南等第三方國家,以規避潛在的貿易摩擦。

這一現象值得警惕。

無論從產業邏輯角度,還是經濟規律維度看,我們都須意識到,服裝紡織產業鏈外遷均系一個重大命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亟需產業內外審慎、再審慎的對待。

01 三重戰略意義

一,產業價值維度,它是我國創造外匯與容納就業的中流砥柱產業。

2024全年,我國紡織業出口額達到3011億美元,佔全國總出口額的8.6%,同時實現了148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占貿易順差總值的19.4%。

雖然絕對產值佔比較低,但紡織業仍是目前我國出口貢獻最大的產業之一,也是賺取外匯的主要渠道之一。

從就業崗位的角度來講,儘管過去數十年我國的教育水平顯著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如今適齡就業人口中,絕大多數的最高學歷沒有超過高中,全國的本科人口佔比不過5%左右,有大量的非專業性人才需要製造業的就業崗位。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圖:中國分年齡段人數學歷分布,來源: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

紡織業提供了大量低門檻就業崗位,這一點毋庸置疑:2024年紡織業占就業人數占工業整體的7.7%,占製造業的8.4%。

因此,無論是從出口貿易的角度,還是以人口就業的角度來講,以服裝紡織為代表的輕工業,仍是現階段實際國情下的中流砥柱式產業。

服裝紡織產業鏈不僅對中國重要,最近再度發酵的“美國小額包裹關稅政策”事件,所折射的其實正是美國對其“50萬美國紡織業崗位”的重度關切:早在2024年4月,美國即已對利用“小額免稅”政策進入美國的包裹實施了更加嚴格的審查。在當時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公告中,除了強調打擊非法進口活動外,也在標題里直白地表示此次“增強執法行動”意在支持“50萬美國紡織業崗位”(見下圖)。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來源:美國國土安全部

當前,美國小額包裹關稅政策的再度反覆,依然是相同邏輯的再度演進。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截至目前,美國僅剩約100家紡織廠,美紡織業“幾近消亡”。另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自1994年以來,美國服裝製造業的就業人數下降了65%。

可見,圍繞服裝紡織產業的關稅博弈,正是大國博弈的重要構成。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正視的是,從現實的產業分工協同維度來看,紡織產業鏈不僅難以複製,且一旦裂隙出現將勢必引發連鎖反應。

縱觀歷史,所有產業部門,均難以脫離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基本盤獨立發展,服裝紡織業也不例外。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圖:工業、製造業體系全景圖譜,來源:康波官網

即便是在產業鏈內部,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也至關重要。

以我國服裝紡織行業近年來盛行的快時尚“小單快反”模式為例,不僅僅要求C端對消費者偏好精準掌握,還要求上游面料、輔料供應穩定、多樣;中游製造端的產線排布、人員分配規劃合理,提升看圖打版的效率;下游供應商工廠才能貼合需求,快速成衣做貨。

那麼想要複製“小單快反”的模式,高附加值的原材料供應商、信息化供應商要不要遷?這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言以蔽之,無論是工業體系跨領域的技術演進,還是相同產業內部上下游協同發展,工業體系就像蜘蛛網,絲絲入扣緊密相連,一旦裂隙出現,必將引發連鎖反應。

二,經濟規律維度,產業鏈外移具有不可逆性,關乎國力的變遷。

作為依靠兩次工業革命實現騰飛的國家,近50年間,英國以消費和金融敘事的大背景下,去工業化的速度驚人,產業工人逐漸向海峽對岸的德國和“長臂管轄”的東亞地區遷移。

金融危機後,各國政府都意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英國政府同樣如此,因此推出了一系列“再工業化”的政策。2011年,約1/7的英國生產商選擇將生產業務遷回本土。

但長期的製造業空心讓英國“再工業化”舉步維艱,遷回本土的企業絕大多數依舊高度依賴金融業,而全球資本對需要長周期扶持的工業化基建偏好很低。

同時,對於工業-製造業體系的人才教育也相當缺乏,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存在明顯短板,無法培養有掌握生產經驗的能手。

受限於種種制約,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增反降,1990年其對GDP的貢獻率還維持在17.1%,但到2022年已萎縮至9.4%。

縱觀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產業外遷的實例中,即便用成倍的代價,也幾乎沒有徹底外遷的產業能夠實現迴流。英國的鋼鐵、美國的汽車和輕工製造、日本的半導體無一不是,只能自吞苦果。

製造業和工業體系需要長時間積累和完善,產業外遷這條路,幾乎是不可逆的。因此,我們更應該以審慎的態度對待這件事,畢竟覆水難收。

三,時代潮流維度,持續增強製造業競爭力是中國敘事的應有之義。

科技和製造業就是當今世界兩個主戰場,大國博弈所爭奪的核心。其中製造業不僅僅關乎製造業本身,還意味着就業、科技發展、軍事能力等等。

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完善的製造業體系是最強大的競爭力,製造業的中樞價值明顯提升,關稅政策的目的就是弱化我們擁有的這種能力。

如果在特朗普的任期內,通過關稅政策迫使中國部分關鍵產業鏈外遷,削弱中國製造業根基,將是其夢寐以求的政績。就像彼得蒂爾早前在一場播客中分析的那樣,特朗普要的不是美國勝,他也清楚關稅壁壘會將產品成本轉移到本國消費市場,而他要的是政治資本,即便是雙輸。

這種圍繞聚光燈和選民,脫離實際的競爭敘事,實際是西方慣用的手段,單論紡織行業就發生了不止一次,每逢大選年,美國政客都會從所謂的製造業中造話題、找政績。

比如曾經的MFA協定、中國入世簽署的ATC協定,以及中歐中美簽署的達成的服裝貿易協定,都是大選年發難,塵埃落定後又轉變政策風險,大肆渲染功績。二十年過去了,依舊如此。

關稅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誰也保不準,即便外遷至越南後,特朗普需要新的政績時,不會再拿越南開刀。

了解對手的實際意圖後,我們更加需要重視製造業產業鏈的中樞價值,而不是一味進入美方的關稅敘事而過度迎合。畢竟博弈是動態的,其間政策變化難以預料,產業遷移卻要付出實打實的高昂代價,失去定力往往只會得不償失。

02 一些引申思考

當然,只談宏觀原理,不談企業利益也是“耍流氓”。

對於我國的製造業企業,尤其是紡織業跨境企業而言,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的確擠壓了利潤空間。

那麼當宏觀和微觀利益出現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考量與抉擇?

以史為鑒,德國日本的汽車產業,東亞的半導體產業,都遭受過不平等的貿易霸權。它們的共同特性是,通過不斷地研發和深耕產業,形成較大的比較優勢:德式汽車的製造工藝、日本汽車的能耗工藝、東亞半導體產業的製程優勢都形成了技術代際的領先,最終突破貿易壁壘的封鎖。

所有外部壓力,實際都是產業內生壓力的延續,歐洲的鋼鐵製造之所以會被美國超越,是因為其本身產能設備老化,代際劣勢明顯。日本的半導體製造之所以被毀滅,是因為其選擇了錯誤的技術路線,而關稅只是其中的次要矛盾。

回到以服裝紡織為代表的輕工業,雖然生產技術迭代路徑較慢,但設計包裝、商業模式和渠道革新,也在不停地從外部賦能產業。

過去30餘年間,從最早的品牌溢價,到電商渠道革新,再到“小單快返”的AI電商,中國的服裝產業都是遵循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雙螺旋式演進,以提高周轉和資本利用效率的產業成長路徑,最終成為全球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輕工業國家。

這一進程中,篳路藍縷,慣見了風雨,在曲折中不斷向上。

我們之所以感覺這一輪面臨挑戰較大,表面上是關稅壓迫,實際本質上仍然是經濟周期使然——我們正在經歷上一輪技術與商業模式紅利的尾聲,服裝類跨境電商的代際優勢正逐漸消失。

所有的結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正比如移動互聯網的夕陽下,AI大模型時代正冉冉升起。此時此刻,面對外部的風雨飄搖,我們更應執著於對服裝紡織產業“DeepSeek時刻”的深度探索,唯有新的技術與商業模式周期方能在根本上對沖外部紛擾。

尤其是我們要心裡有數的是,紡織業存在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是人類不可替代的需求,這個生意一直有的做,它永遠不會因為關稅、貿易壁壘或者一系列非市場因素而衰落。實際上,即使在美國產業界看來,“關稅可能引發通脹問題,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可能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自殘’之舉”;這種“打擊中國供應鏈-推高美國通脹-倒逼美聯儲政策調整”的傳導鏈條,可能迫使美國政府在未來6-9個月內重新評估關稅政策。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對於中國服裝紡織業而言,大可不必過度恐慌於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風險對沖的手段,也不是只有一條跟隨着消費市場國的霸權要求而牆頭草般隨風而動。唯有從行業本質出發,探尋新一輪的技術與模式代際領先,將紡織工藝普惠到所有潛在市場,才能擊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桎梏,以致基業長青。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美eVTOL公司已在迪拜完成試飛 明年將啟動空中出租車商業運營 - 天天要聞

美eVTOL公司已在迪拜完成試飛 明年將啟動空中出租車商業運營

財聯社7月3日訊(編輯 牛占林)本周阿聯酋迪拜交通部門與美國知名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公司Joby Aviation合作,成功完成了首次空中出租車試飛,這意味當地將很快迎來一種新的交通方式。據Joby公司介紹,此次示範飛行於周一在迪拜東南部的一個偏僻的沙漠地點舉行,旨在模擬典型的空中出租車之旅。在一場由高級政府官員...
中國造出世界最大潛艇耐壓殼,開啟深海戰略新篇 - 天天要聞

中國造出世界最大潛艇耐壓殼,開啟深海戰略新篇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渤海造船公司一則直徑14米潛艇耐壓殼的招標公告,在全球軍事和科技領域引發強烈關注。這一突破性進展,標誌着中國在潛艇製造技術上實現了重大跨越,成功造出世界最大的潛艇耐壓殼,打破了長期以來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技術壁壘,為中國海
“海巡11”輪“做客”濱州港 - 天天要聞

“海巡11”輪“做客”濱州港

據了解,“海巡11”輪是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部署在北方海區噸位最大的海事旗艦船,設備先進、信息化程度高,是具備應急處置、巡航執法、輔助決策、直升機起降等功能的移動式海上指揮平台。
同盟軍511旅召開老兵復訓動員大會 - 天天要聞

同盟軍511旅召開老兵復訓動員大會

7月2日訊:為鞏固部隊戰鬥力、提升軍事素養,進一步強化部隊紀律性和作戰協同能力,6月30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511旅某營組織開展老兵復訓並召開動員大會。同盟軍511旅副政委張應祥、副旅長李兆友出席會議,該營營長劉光平、副營長張家朝及全體參
B-2橫穿中國轟炸伊朗,中方雷達沒發現?美國回應或打破謠言 - 天天要聞

B-2橫穿中國轟炸伊朗,中方雷達沒發現?美國回應或打破謠言

前言以伊戰爭停火好幾天了,突然傳出了個離譜的傳聞,說是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的B-2“幽靈”隱形轟炸機,竟然悄無聲息地橫穿中國十個省份的領空,最後才抵達的伊朗。關鍵是,中國雷達系統對此竟“毫無察覺”?傳的有板有眼,社交媒體上也立刻炸鍋:難道中國
烏國防部:尚未收到美國關於停止軍援的任何官方信息 - 天天要聞

烏國防部:尚未收到美國關於停止軍援的任何官方信息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7月2日獲悉,烏克蘭國防部透露稱,已與美國通電話以明確國防供應細節。對於美方部分國防援助可能延遲交付的消息,烏方表示關注,將調查實際交付情況。 烏克蘭國防部聲明稱,目前尚未收到任何關於暫停或修改已商定國防援助交付時間表的官方通知,正依據實際數據核實交付細節,此次與美通話正是為確認相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