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海權思維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核航母才是海權的核心,只有配備了艦載機的核航母,才能進行大範圍機動,沒有核航母的海軍,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海軍。
因為這個理念,國人對解放軍海軍的實力普遍信心不足,認為美國有11艘核航母,而解放軍滿打滿算只有3艘,而且都是常規動力航母,和美國海軍實力相差太大了。
但事實上,核航母是冷戰軍備競賽思維下的產物,並不具備普遍性,隨着高超音速導彈和無人機發展,傳統核航母的地位正在被削弱,雖然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大可不必神話它。
解放軍的055驅逐艦,對核航母就有很大的剋制作用
近日,央視披露了055大驅首艦南昌艦的作戰細節,它在面對外軍航母編隊挑釁時,展示了強大威懾力,因此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南昌艦是該型號的首艦,自2019年入役以來,其卓越的綜合作戰能力引起了國際關注。該型驅逐艦的設計理念和性能參數充分體現了21世紀海上作戰的最新要求,它不僅僅是一艘具有出色反艦、反潛、防空、對地打擊和護航能力的現代化軍艦。
更重要的是,南昌艦及其同型艦的存在,對潛在的對手包括美國海軍構成了巨大威懾。
南昌艦具備強大的自我防護和攻擊能力,標誌着中國海軍在高端戰艦領域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種威懾力的形成,得益於其雷達系統的先進性。055型驅逐艦裝備了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其雷達探測距離遠超過此前的任何型號,能夠迅速、準確地探測到更多空中目標,並以更快的響應速度進行處理。
在防空反導方面,南昌艦配備了各種型號的防空導彈,包括長、中、短程防空導彈,覆蓋了不同層次的防禦需求。hq-9系列導彈可對中遠程空中目標進行攔截,而更靈活的短程導彈則用以近距離防禦,形成全方位攔截體系,可應對一切可能的打擊。
南昌艦最出色的就是反艦能力,它攜帶的yj-18反艦導彈擁有極其卓越的射程和穿透能力,非常適合在高威脅環境中對敵艦群實施致命打擊。結合其自身的隱身設計,可以為航母編隊的遠洋行動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
在航母艦載機提供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它還可以近距離突入美國航母防禦圈內,用攜帶的yj-18反艦導彈實施高超音速打擊。
在反潛方面,南昌艦也有着系統的配置。其攜帶的深水炸彈、反潛導彈和搭載的直升機均能有效地執行反潛任務,保護航母編隊不受潛艇威脅。
055大驅的威懾力一直被低估
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款軍艦能像它一樣做到噸位、防護力與打擊能力的完美融合,做到了蘇聯當年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在武器發展策略上採取了不同路線。美國海軍將資金和技術投入核動力航空母艦上,美國政府相信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可以確保其在全球範圍內的軍事優勢和影響力。
這一策略在蘇聯領導層眼中卻並不明智,他們認為美國花大力氣建造的核航母,在導彈面前只是可移動的活靶子。
基於這種理念,蘇聯重點發展了其反艦導彈技術,希望能以此來抗衡美國的航母力量。蘇聯斥巨資打造了如基洛夫級、光榮級等具備大量火力的武庫艦,它們裝載着“花崗岩”、“紅寶石”、“玄武岩”等多型號的反艦導彈,企圖打造一支能夠在遠離本國海岸線的情況下對敵方航母進行致命打擊的海上力量。
儘管這些導彈在當時代表了全球反艦能力的最高水平,但它們未能真正威脅到美國航母群的主宰地位,主要原因是是技術上的局限,包括導彈的精確度、射程以及突防能力,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隨着時間的推移,蘇聯在這一戰略上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而且由於對反艦導彈的過度依賴,蘇聯在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方面受到限制,未能構建起能與美國海軍抗衡的航母戰鬥群。正當蘇聯意識到需要調整戰略時,國家已經陷入了解體的邊緣,再也無力回天。
解放軍海軍則繼承並發展了蘇聯的這一思路,但在執行上進行了創新和改進。055型驅逐艦在設計理念上,體現了中國海軍對如何平衡艦船噸位、防禦力和攻擊力的深刻理解,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憑藉其13000噸左右的排水量,055大驅擁有良好的海上穩定性和較強的防衛能力,而且配備有垂直發射系統(vls),能夠發射包括鷹擊-21、等反艦導彈在內的多種武器,被認為是世界上首款陸基反艦彈道導彈,有着“航母殺手”之稱。
這樣一來,055型驅逐艦不僅在防空和反導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現,還能通過搭載的反艦導彈對敵航母構成嚴重威脅,從而實現了一艘戰艦在火力投送上的全方位覆蓋。
055大驅的出現,證實了用導彈克制航母的思路是可行的,而且效費比更高。如今,美國海軍已經深刻感受到了解放軍火箭軍帶來的空前威脅,核航母時代可能也會隨之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