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灣地區防務部門發布了2023年度的防務報告書,關於人民解放軍力量的分析,不出意料地佔據了大量篇幅。令人有點意外的是,在涉及大陸航母的內容裡面,只提到了尚未正式服役的“福建艦”,沒有已經服役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對此台灣地區防務部門的一位官員聲稱,“遼寧艦”和“山東艦”採用的還是傳統老舊的滑躍式起飛模式,本身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有限,而且殲-15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也短,對“台軍”的“威脅”有限。但是“福建艦”不一樣,她搭載了最新的電磁彈射裝置。
有了電磁彈射裝置,“福建艦”能攜帶更多的艦載機,另外艦載機的起降效率,也會提升不少,綜合作戰能力更強。報告聲稱,“福建艦”才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平板航母,是未來“台軍”面臨的主要威脅,“台軍”必須對其加以重視,並且找到應對的辦法。結合上述報告以及台灣地區防務部門官員的話,“台軍”顯然有點看不起“遼寧艦”和“山東艦”,沒有將這兩艘航母放在眼裡。不可否認的是,在同等噸位下,滑躍起飛的航母,戰鬥力確實遜色於電磁彈射的航母,這也是美國海軍最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級,用上電磁彈射技術的主要原因。
但是趕不上電磁彈射航母,並不意味着滑躍起飛航母戰鬥力低下。作為兩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大型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戰鬥力,是不容忽視的。另外現役的殲-15艦載機,作為一種雙發重型艦載機,相比其他國家的艦載機,載彈量和作戰半徑這兩項核心指標,一點也不落後,並沒有報告中描述的那般不堪。筆者認為,這份防務報告只關注“福建艦”,不提“遼寧艦”和“山東艦”,不排除是“台軍”對人民解放軍實施的一種心理戰術的可能。
台灣地區防務部門和“台軍”到底有沒有小瞧“遼寧艦”和“山東艦”,得看他們的真實反應和實際行動。恰好最近幾天,“山東艦”就在距離台灣島不遠的太平洋西部海域,開展遠洋訓練,進行實戰演練。諷刺的是,在台灣地區防務部門發現“山東艦”之後,立即要求“台軍”對“山東艦”進行嚴密的監視,觀察“山東艦”的一舉一動。據悉,“台軍”出動了從美國購入的二手導彈驅逐艦“基德”號,跟蹤“山東艦”。另外台灣地區防務部門還下令陸上作戰裝備提升戒備。
可以這麼說,“台軍”的真實反應,暴露了他們虛偽的一面,他們不害怕“遼寧艦”和“山東艦”,完全是假的。畢竟現在的“台軍”陣中,別說有艦艇對抗大陸的航母,就是小一個塊頭的055型導彈驅逐艦和052D導彈驅逐艦,他們也沒有媲美的同級裝備。一旦兩岸爆發衝突,“遼寧艦”和“山東艦”一樣吊打“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