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2023年01月26日22:11:07 軍事 1549

寒風瑟瑟,白雪皚皚。冰山哨所里,除夕夜依然堅守邊關的戍邊戰士們圍坐一團,邊收看春晚邊等着張建國吹響開飯號……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年春晚微電影《我和我的春晚》中的一幕。老兵,班長,軍號,春晚,40年……這些元素匯聚在一起,共同在春晚的舞台上深情演繹出一個致敬解放軍戰士的感人故事。

為什麼上春晚?

這是班長的任務!

“電視裡面吹去唄。”40年前,班長對張建國說。耿直的張建國沒有把這當作一句戲謔,而後便開啟了一段長達40年的追夢歷程。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定完成任務”“班長的鼓勵沒有忘記”“哎呀,我忘了班長的話”“班長的任務記在心裡,跟誰都沒有說過”,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一句班長的話也在心底深埋了40年。這是中國軍人對誓要完成任務的堅決和執着,這是中國軍人最為厚重和忠誠的底色。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從在部隊做飯到轉業修火車頭,從參加婚禮到南下“下海”,從回村養牛到給孩子做飯,張建國的春晚之旅被生活“耽誤”了40年。2023年,張建國終於拿着伴隨他小半輩子的小號來到了央視春晚的錄製現場。

“今年不忙了,有檔期了,就上上春晚。”“這麼容易啊?”“寫封信就來了。”張建國輕描淡寫地說。是啊,如果做一件事能堅持40年,那它一定會變得容易起來。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步履堅定,身形穩健,張建國在眾多年輕人中穿梭而過踏上舞台,如願在春晚上吹起了“開飯號”。時隔40年,“班長”交代的任務終於完成了!

鏡頭從電影轉向現實,在除夕夜當晚的總台春晚演播廳中,伴隨着鏗鏘的軍號聲,微電影中的“張建國”坐在觀眾席中用手抹去了激動的淚水。真誠,是春晚與中國軍人之間浪漫聯結的最好證明。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張建國”的真名叫金長勇,是一名退伍老兵,1980年入伍,在空軍某部地勤部隊當兵。19歲的他在部隊一待就是4年,期間既當過儀器測手,又在炊事班給連隊戰友做過飯。但無論做什麼,他總能做到最好。

為什麼是他?

退役軍人本色出演!

微電影《我和我的春晚》第一幕是擦拭獎狀,從這一細節上看,春晚主創團隊精準地把握住了軍人對榮譽的珍視高於生命。現實中,金長勇記憶最深的也是自己在部隊期間曾獲得的榮譽:在連隊的軍事考核中,因為在理論考核和軍事技術考核中都取得優秀而獲得“嘉獎”。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測手是一項細緻活,需要用儀器測量飛機的距離,然後將信息上報傳遞給指揮員。“有一測、二測、三測,跟蹤距離、跟蹤水平,我跟蹤高度,然後進行匯總上報。”幾十年過去了,金長勇還是能夠說出大量軍事專業技術名詞,足見這段經歷早已銘刻在他的骨子裡。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而在炊事班裡,他也曾一個人為全連100多個人做過飯。“那次我讓副班長幫我看着火,他沒看好差點把飯弄糊了,還好最後沒事。這是(班長)第一次把任務交給我,而且全連100多人要吃午飯,再做就來不及了。”在部隊,做飯是件大事,“我急得直想打他,讓戰友餓着肚子,那還怎麼打仗?”

金長勇的連隊在山溝里,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冰天雪地是常有的事。那時條件還不好,全連100多人只能共用一個室外水龍頭,冬夏洗澡也全靠它。“夏天得穿着褲頭,冬天太冷了只能用溫水擦一擦,乾洗。”金長勇的連隊只是眾多連隊的縮影,“只要是炮連都一樣,大家都在山裡面,一樣的條件。”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然而,無論條件如何艱苦,金長勇到現在都仍然十分懷念自己當兵的年代,和戰友通起話來也會聊當年的故事。“從小看着軍人走正步就嚮往當兵,長大終於如願了。後來退伍了,我的生活還是保持着當兵時的那種規律,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飯,晚上幾點休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別人的事情幫幫忙,很多事都按照在部隊的樣式走,所以我在工作的地方都挺受歡迎。”

“我經常說咱們看分列式那種心情,沒有當過兵都體會不了,咱們就是那麼練的,知道啊!”的確,邀請一名退伍老兵本色出演央視春晚史上的首部微電影,而且是如眾星捧月一般將這名退伍老兵作為主角,這可能就是春晚主創團隊乃至全社會對中國軍人致以的最大敬意吧。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還有誰在?

中國軍人都在!

今年,主創團隊用明、暗兩條線索將眾多軍人元素融入在了春晚各個環節中。

明線比如,在零點倒計時結束後,為全國人民帶來新年第一聲祝福的就是遠在中國空間站中執行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鄧清明、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費俊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張陸。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在春晚現場,“八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群體代表聶海勝,來自“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代表余海龍同樣在屏幕前為大家獻上最真摯的祝福。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歌曲《遠征》中,伴隨着慷慨激昂的歌聲,背景視頻中夢天實驗艙發射和對接、陸軍2022年開訓動員、遼寧艦航母編隊馳騁海面、2022年中國珠海航展運-20起飛,這些無論反覆看多少次都會令人激動不已、催人奮進的畫面久久縈繞在無數人心間。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而需要深入挖掘才能找到的線索還有,在微電影之後承接的《早安,陽光》節目開頭,站在春晚現場中央吹響開飯號的李春甫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他於1978年在空降兵某部當了8年的指導員,這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挺拔的身姿、有力的吹奏背後是多年軍旅生涯在他身上形成的鮮明印記。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為保護同學以身體擋住8刀而身負重傷的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範崔譯文,也是中國軍人的孩子。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就是因為從小受到軍人父親的熏陶。中國軍人的精神,中國軍人的魂,代代流傳!

“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班長讓我上春晚……”一個持續了40年的任務 - 天天要聞

大愛無聲,常懷心底。春晚是一雙眼,讓我們從節目中看到了這些最可愛的人,看到這些一直都在用青春和熱血默默守護着祖國每一寸土地的中國軍人,更讓我們看到了那些曾經守護過這片土地之上每一個人的中國軍人。

無限感激,銘記於懷。

中國軍人,有你心安!

來源: 空軍在線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數千美情報人員將被裁撤,美媒炒:他們“反水”中俄怎麼辦 - 天天要聞

數千美情報人員將被裁撤,美媒炒:他們“反水”中俄怎麼辦

【文/觀察者網 邵昀】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擬在長期內大幅縮減美國情報機構人員,規模預計將達數千人,涉及中央情報局(CIA)、國家安全局(NSA)等多個部門。這是特朗普及其盟友削減聯邦開支,以及清算其所謂“深層政府”的行動的一部分。向來與特朗普不對付的《華盛頓郵報》2日順勢渲...
國家發話!2025養老金調整,1500和5000元退休金,這次誰漲得多? - 天天要聞

國家發話!2025養老金調整,1500和5000元退休金,這次誰漲得多?

2025年5月1日,隨着人社部發布最新社會保障工作進展通報,全國3.12億退休人員翹首以盼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正式進入落地倒計時。這輪調整不僅延續"21連漲"的歷史紀錄,更首次建立"雙軌制"調節機制——在保持3%總體漲幅的同時,通過精細化調整規則向月養老金低於30
中國援建的海外軍事基地,怎麼還允許日本戰艦停靠? - 天天要聞

中國援建的海外軍事基地,怎麼還允許日本戰艦停靠?

話說中國在柬埔寨援建的海軍基地,即雲壤海軍基地,已經正式投入使用,中國和柬埔寨雙方派遣人員負責運營,該基地也有中國的軍艦和軍事人員在此停留或常駐。說到底,雲壤基地可以看做是中國海軍在海外的一處綜合保....
我以匠心鑄兵心 - 天天要聞

我以匠心鑄兵心

“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策劃我以匠心鑄兵心機務人員依次放飛戰機。崔保亮攝機務人員維護戰機。
帶出“活潑的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 - 天天要聞

帶出“活潑的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

帶出“活潑的部隊”■唐俊作者:周 潔“營區處處有生機,官兵個個有靈氣。”陸軍某旅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良好氛圍,官兵聰明才智得到盡情發揮,創造活力得以充分釋放,以更靈活、更勇敢的頭腦準備明天的戰爭。許世友同志指出:“活潑的部隊能打仗……必須把活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