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諒山戰役是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戰役。諒山戰役的勝利也標誌着對越作戰的戰場主動權被我軍拿下,越軍再無能力阻止我軍深入越南境內。
“諒山背後就是河內”
在諒山戰役打響前,越軍在諒山北部,就部署了包括其王牌作戰力量第3步兵師、第338師以及眾多地方部隊等超過兩萬餘人的防守力量。
越軍之所以如此看重諒山在此布下重兵,是因為諒山在中越戰爭中處於一個可以左右戰局走向的關鍵戰略位置。
諒山與我國廣西憑祥市接壤,因為是通往河內的門戶,所以自古以來,就是越南北部的軍事重鎮。歷史上中原王朝攻打交趾(越南),諒山就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諒山的重要性,中越雙方都十分清楚,根據越軍指揮人員的回憶,諒山一戰雖是解放軍進入越南國境後的第一次大型戰役,但也基本等同於中越兩軍的決戰,諒山一旦失守,通往河內的道路將再無險要可守。
越軍視角的諒山戰鬥
1979年12月,激烈的戰鬥在同登方向打響,解放軍的攻勢不分主次,全線開花。雙方在同登鎮,法國炮台舊址,339高地等多處戰場展開激烈戰鬥。
解放軍坐擁更加精良的武器裝備和更充足的火力,而越軍王牌第三師憑藉其對戰場的了解和與美軍長期作戰的經驗也不落下風。
在整條同登戰線上,許多關鍵位置雙方都你來我往的數次易手。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所撰寫的《越南人民軍50年》這一權威資料中記載,越軍官兵對於解放軍精準又密集的炮火支援印象十分深刻。
往往解放軍剛剛撤離防禦陣地,精準而致命的炮火立刻將進攻的越軍部隊炸的人仰馬翻,解放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又奪回了防禦陣地。在解放軍展開進攻的時候,支援的炮火往往能在雙方步兵交戰前就摧毀越軍的預設火力點。
解放軍在長定和祿平方向的戰鬥則要順利很多,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兩條戰線上負責防守的越軍都是民兵部隊,戰鬥力遠遜於解放軍。雖然越軍的阻擊仍舊十分頑強,但解放軍仍於一星期後就接連佔領長定和祿平方向的要地。
越軍的戰術亮點
338師在板爛防禦作戰中使用了一次非常有效的穿插戰術,當時為了緩解友軍部隊被解放軍壓制的困境,338師在激烈的戰鬥中抽調出一個主力戰鬥團,穿插至解放軍戰線後方發動攻擊。
突然腹背受敵的解放軍進攻火力受到干擾,戰線上出現漏洞,338師重創了正與越軍浴血奮戰的一個解放軍戰鬥營。撕開解放軍的防線後,338師派出的工兵部隊還對我軍的後勤設施和大後方展開破襲。拖延了我軍正面戰場打開局面的步伐。
雖然確實給予了解放軍一些打擊,但越軍記錄在史料上的戰果還是有些誇大其詞了。
負責破襲作戰的越軍工兵部隊聲稱,他們深入中國國境近20公里,炸毀了中國境內的兩座橋樑,還破壞了廣西寧明機場。實際上,他們僅僅進入中國領土四公里後,就被我國邊防部隊和民兵發現,將其趕回了越南。
諒山城區作戰
28日,深知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的解放軍指戰員派出了增援的坦克和炮兵部隊加入攻佔諒山城區的戰鬥。由於在諒山戰鬥的前期,越軍對解放軍參戰部隊使用了包括毒氣在內的化學武器攻擊激怒了解放軍方面的高級指戰員。
為了避免越軍在諒山城區作戰中故技重施,地面部隊進入諒山城以前,解放軍就調集了三百餘門重型野戰火炮轟擊諒山城區內的所有軍政重要設施。
兇猛的炮火使固守城中的越軍還沒和解放軍打上照面,就被擊潰了防線。整座諒山城地動山搖,越軍士兵根本無處可逃,只能被爆炸的炮彈撕成碎片。
解放軍入城後,倖存的越軍部隊沒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只能收縮兵力,將諒山城拱手送給解放軍。剩下的部隊則在諒山外圍集結組織防禦,準備迎戰繼續南下的解放軍部隊。
在吸取了解放軍用重炮打開戰場局勢的教訓後,越南軍隊也有學有樣,調集了火箭炮營在窮奇河岸待命。
大戰一觸即發,但解放軍在攻下諒山以後,通往河內的道路已經徹底暴露在我軍先頭部隊面前,黨中央出於國際影響和作戰性質的考慮,認為自衛反擊作戰的懲戒目的已經達成,命令我軍部隊即日起往中國境內回撤。
而在《越南人民軍50年》中,越軍卻將我軍撤退的功勞安在了自己頭上,聲稱是越軍的攻擊迫使解放軍一路撤回國內。對於諒山戰役的描述更是罔顧事實,稱解放軍在諒山戰役中的陣亡人數高達19000人,這一數據比解放軍的真實傷亡高了接近一倍。
旗下的反裝甲單位也宣稱擊毀解放軍坦克及裝甲車76輛,是越南軍隊獲得了諒山戰役的最終勝利。
實際上,整個諒山戰役期間,我軍付出9000餘人傷亡的代價,幾乎全殲了以越軍第3步兵師為首的主力部隊,摧毀了越軍在整個諒山地區經營了數年的防禦體系。
在撤回國內的途中,更是徹底破壞了越南政府耗費數年和無數財力人力的北部工業基地,使越南從開戰時具備完整工業能力的新興工業國退化為工業落後的農業國家,徹底粉碎了越南野心家對我國領土的分裂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