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發布報告,稱中國大陸的國防武器自給率高達92%,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領先第二名的日本18個百分點。同時根據報告顯示,得益於強大的武器生產能力,中國的軍工企業也穩坐着整個行業的龍頭位置,不僅有多達4家軍工企業進入世界前十的榜單中,亞太地區排名前7的軍工企業也都來自中國。
中國自產的東風-21D導彈
92%的武器自給率代表了什麼?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中國的國防自主化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標準,即便將對比範圍擴大到全球,中國在與武器自給率上的排名也不會低,不僅能夠高於法國、俄羅斯這些傳統軍事強國,甚至還可能領先身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國。
中國的殲-20戰鬥機
中國能夠在國防武器自主化領域上領先美國,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因為美國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對於國防自主化的要求卻並不高。
美國之所以不像中國一樣執着於推進國防自主化,是因為美國作為西方世界的領頭羊,一直對於整個歐美地區國家有着較強的控制力。
尤其是在北約框架體系的加持下,美國的軍工企業可以不受阻礙的與任意一個北約國家的軍工企業進行深度綁定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海軍與BAE即英國宇航系統公司之間的合作。
要知道,整個美國海軍的艦船艦炮系統,大到朱姆沃爾特上的155毫米艦炮,小到巡邏艦上的30毫米遙控機炮,全都是由BAE公司提供的。
BAE公司生產的MK 45 Mod 4艦炮
如果美國切斷與英國之間軍事貿易,那麼整個美國海軍的軍艦就只有導彈能用了。
而BAE公司生產的艦炮系統也並不全是英國自己生產的,其火炮主體往往是進口自意大利的奧托梅萊拉公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海軍的艦炮系統實際上是一門標準的“萬國造”。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情況並不局限在海軍,陸軍使用的是比利時的機槍、德國的120毫米坦克炮,空軍F-35使用的電子戰系統也來自BAE公司。
使用比利時FN M249機槍的美軍士兵
當然,對於美國來說這種“萬國造”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美國作為全球化體系的主導者以及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並不需要擔心其他國家對美國施加貿易或是軍事制裁。
同時作為美國的盟友,無論是意大利還是英國亦或是其他北約國家,也都沒有能力與意願去切斷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合作。
因此雖然美軍使用着“萬國造”武器,但由於這些武器裝備的供應渠道都被美國用各種形式所控制,並不會受到威脅。
所以美國不需要像中國一樣執着於實現全方位的國防武器自主化,而是只對重點領域例如雷達技術、隱身技術等進行壟斷。至於那些不那麼重要的領域則可以外包給盟友負責,既可以減少研發成本,也可以加深與盟友之間的綁定關係。
相比於美國可以依託盟友建立國防體系,中國就只能想辦法自力更生。
因為和美國能夠一呼百應、盟友國家也都各有所長不同。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並不算好,夥伴國家的科技水平也並不高。
別說像美國一樣將大量軍工需求外包給盟友了,夥伴國家不找中國要技術已經能讓中國燒高香了。
同時,中國因為有着甲午戰爭、抗日戰爭這些歷史經歷,對靠“買裝備”建立國防體系有着深刻的心理陰影。因此當新中國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後,中國就一直致力於推進國防自主化,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甲午海戰
更不用說在冷戰後期,中國在先後經歷了中蘇交惡,失去仿製進口蘇聯武器裝備的機會。以及美國對中國施加軍事封鎖,破壞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軍事貿易,這兩件事後,對於實現國防自主化的需求變得更加急迫。
畢竟,中國就算真的有心想靠買裝備建立一支現代化軍隊,美蘇也不給中國這個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會下定決心推進國防武器自主化,純粹是被美蘇的封鎖給逼得。
使用國產裝備的解放軍部隊
當然,也正如教員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中所言,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今天這92%的武器自給率就是證據。
反過來看現在的美俄,一個因為將大量武器裝備外包給盟友,結果供應鏈崩潰後連火箭彈庫存都不夠了,一個因為遭到西方制裁連新坦克都造不出來了。
假使中國當年沒有選擇推進國防自主化,也是選擇靠進口武器裝備建設軍隊的話,解放軍怕是連第一島鏈都無法突破。
好在,這樣的歷史並沒有發生在這個時間線上。而中國這92%的武器自給率也能夠讓中國在當今這個時代能夠獨善其身。畢竟只有手裡有槍,家裡還有能造子彈的時候,那些不懷好意的壞人才會只敢對你不懷好意,而不敢真的對你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