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1941年6月22-30日西北方面軍作戰示意圖
與敵方坦克進行頑強鬥爭的一個例子是第8集團軍(司令П.П.Собенников索本尼科夫少將)所屬反坦克炮兵第9旅作戰行動。該旅在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成立(1941 年 6 月 22 日改為西北方面軍)。根據該旅旅長、曾經參加過哈勒欽河戰役Н.И.Полянский波爾揚斯基上校回憶,1941 年 5 月中旬該旅開始組建,轄反坦克炮兵第636和第670團。波良斯基帶着人員抵達立陶宛希奧利艾市,旅沒有物資。旅部設在城市本身,準備在城市西南18公里的布艾森林的夏季營地進行戰鬥訓練。正是在這裡,部隊得到了有關物資。
1941年5月23日,該旅開始定期演習,主要在集中炮兵火力好組織反坦克火力。到戰爭前夕的 1941年6月18日,該旅配備情況是人員和物資都為100%,但牽引車輛只有20%。
反坦克炮兵第9旅旅長波爾揚斯基,1941年11月9日晉陞炮兵少將,1959年5月25日晉陞炮兵中將
6月18日旅長波爾揚斯基按照1941年6月15日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第No.0052 指令,和各團團長對希奧利艾、塔烏拉格沿線進行偵察,準備各團部署位置以建立反坦克防禦。同一天,集團軍司令索本尼科夫少將向他通報了情況,命令該旅在6月18-19日晚間撤出夏季營地,在瓦恩亞、卡拉日亞、克里梅一線佔領陣地,為反坦克防禦做好準備。
6月19日至21日期間,該旅各團在第8集團軍司令指示路線上構築射擊陣地。 反坦克炮兵第636團在克里梅鎮附近和旅部所在地區Ужвентис烏日文提斯鎮構築射擊陣地,反坦克炮兵第670 團在Кражяй和Варняй居民點以北部署陣地。該旅的整個防禦正面46公里。摩托化步兵第202師一部與該旅協同作戰。反坦克炮兵們與他們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協調了戰鬥分界線、地標、信號和前進觀察哨。
進攻的德軍坦克群,前景Pz.Kpfw. IV坦克,背景2輛Pz.Kpfw II
6月22日黎明時分,昏暗的天空中傳來飛機的隆隆聲,然後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旅長將戰爭已經開始的消息傳達給官兵。6月23日下午,德軍摩托化步兵在50輛坦克支援下進攻Б.Н.Прокудин普羅庫丁上校指揮的反坦克炮兵第636團陣地。隨着指揮所發出的命令:“向法西斯開火!”,蘇軍與入侵德軍開始了交戰。經過激烈戰鬥,德軍被擊退,在戰場上留下了11輛被摧毀的坦克。不久,重新集結的德軍發動了第二次進攻。米哈林Михалин中尉的炮兵連與其他部隊被切斷。他立刻組織環形防禦,激戰一天擊毀德軍坦克18輛。在當天戰鬥中,該團共擊毀德軍坦克59輛,牢牢守住了防線。
6月24日德軍在得到增援後,多次進攻該旅陣地。個炮兵連陣地遭到德軍火炮與迫擊炮火力及航空兵火力的猛烈轟擊,但反坦克炮兵與步兵一起牢牢守住了防線,擊退了德軍所有進攻。在2天戰鬥中,德軍一共損失70輛坦克。反坦克炮兵第636團8連副指導員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ов亞歷山大·謝羅夫在戰鬥中表現出非凡的英雄氣概和勇氣,擊毀18輛敵軍坦克。
蘇軍宣傳畫-德國坦克將無法通過蘇聯反坦克炮手所在之地!
希奧利艾市地區的頑強戰鬥一直持續到 6月26日,此後該旅接到撤退到另一道防線的任務。這些人員獲得了與敵方大坦克群作戰的第一次經驗。隨後幾天,該旅撤退到里加市,與步兵部隊合作,遲滯敵方裝甲部隊的推進,給他們造成重大損失。
6月底,反坦克炮兵第9旅里加市西德維納河沿岸建立了防禦陣地,用火力覆蓋了橋樑和十字路口,幫助第8集團軍的部隊沿此撤退。在為期四天的戰鬥中,她的火力摧毀了大量敵方裝備和步兵。
儘管該旅倉促進入戰鬥,沒有完成編隊,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和戰鬥協調,但是依然順利完成了分配的任務。該旅在敵軍主要攻擊方向部署,遲滯了對方前進,增加了蘇軍防禦的穩定性。1941年9月29日旅撤銷番號,所屬636團10月15日改稱反坦克炮兵第289團,1942年1月8日改稱近衛反坦克炮兵第1團,成為紅軍反坦克炮兵部隊中首批近衛部隊。所屬670團10月12日改稱反坦克炮兵第304團,1942年4月18日改為近衛反坦克炮兵第5團。
蘇軍反坦克炮瞄準敵軍開火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