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反制大招呢?
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成為“飛地”。我們先解釋一下“飛地”這個地理名詞。主要是指領土與本國不相連的地區。蘇聯解體前,波羅的海三國就獨立了,所以加里寧格勒就成為飛地。
加里寧格勒之所以成為俄羅斯反制大招,主要還是這塊飛地猶如插入歐洲的一把尖刀,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北約雖然叫囂能瞬間拿下加里寧格勒,以前只是吹噓。從加里寧格勒地理位置看,此地與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相連。除非北約用大量導彈炸平該地,但不要忘了俄羅斯在此地重兵把守,必然進行反制。但如今俄羅斯多個方向面臨危機,還能照顧到加里寧格勒嗎?
01
加里寧格勒本曾是德國領土,關於加里寧格勒人歷史,我們再來了解一下。
加里寧格勒之前叫“柯尼斯堡”,這是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捷克國王帶領條頓騎士團,打敗了桑比亞半島的普魯士人,於是條頓騎士團就在普列戈利亞河口附近建立一座城。這就是柯尼斯堡的由來。
到了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柯尼斯堡得到容克貴族的喜歡,並在這裡建成一個德語的文化中心。
17世紀時,勃蘭登堡與普魯士公國聯姻,但兩個國家隔着波蘭王國,於是柯尼斯堡成為一塊飛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而戰勝國弄了個數十公里寬的波蘭走廊,把德國給肢解了。柯尼斯堡第二次成為飛地。
對於波羅的海地區,早在彼得大帝時,就一直想要找到不同方向的出海口,而波羅的海是其中一個。彼得大帝臨死前拿下波羅的海出海口,但他不滿足,對後代說“要佔領波羅的海沿岸。”
二戰前,希特勒想奪走波蘭走廊,於是二戰爆發後。蘇聯與德國在1945年在柯尼斯斯堡血戰,近三十萬人在這裡激戰,蘇聯傷亡了六萬多人,才佔領柯尼斯堡。
後來波茨坦會議時,蘇聯提出分割東普魯士,把其分為兩部分,南部給波蘭,北部給蘇聯。最後會議居然通過這一方案。1946年4月,柯尼斯堡併入蘇聯,蘇聯以前加里寧命名該地。
加里寧格勒地理位置很重要,南部與波蘭相鄰,東部與北部與立陶宛相鄰,西部是波羅的海三三國。從這裡出發到波蘭華沙只有四百多公里,到柏林、瑞典、丹麥都不遠,因此成為蘇聯挾制歐洲重要地區。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的母港在加里寧格勒,隨時可以出動。
02
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再次成為飛地,為什麼德國不對加里寧格勒提出領土要求呢?
其實德國想要回此地,但已經無能為力了。因為蘇聯統治時,已經把加里寧格勒進行徹底改造,把德國人全部移走,並遷移來了大量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等,加里寧格勒已經沒有德國人了。
雖然加里寧格勒還有一些德國老建築,但德國想要回來很難,即使要回來,這裡的俄羅斯人也不願意。除非德國用武力奪回。
從資料來看,加里寧格勒有92萬人,其中俄羅斯人佔到了80%,這對於德國人來說,根本不可能。即使想策劃加里寧格勒公投也不可能實現。
即使德國收回加里寧格勒,此地依然是飛地,德國想統治該地也難。
03
德國很難奪回加里寧格勒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一個軍事重鎮,此地早在蘇聯時期就是一個軍事化地區。
加里寧格勒有兩個不凍港,雖然有軍港,也有商港,還有漁港,但以軍事為主,這裡有修船廠,有機場,還有導彈基地,隨處可見軍營。
從資料來看,俄羅斯在這裡部署了圖22轟炸機,蘇27戰鬥機,以及安26運輸機,還有不同類型的卡氏直升機。
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三國獨立,隨即倒向西方陣營,因此三國與俄羅斯仇恨很大。加里寧格勒突然成了一個被北約包圍的重地。雖然看上去孤立無援,但也有重兵把守。俄羅斯不會失去這塊寶地的。從這一點看,即使德國想打也不可能成功,更不要說波蘭了。但美國參與下,俄羅斯能否抵擋住呢?
據外媒資料顯示,普京上任後,俄羅斯加強了加里寧格勒的軍事力量,部署了先進的導彈,無論射程,還是威力,讓西方忌憚。2019年,俄羅斯把最先進的S-400導彈部署在加里寧格格勒,而且進入戰備值班狀態,能震懾北約和歐洲。
由此可見,加里寧格勒實際上依然是俄羅斯一個軍事重地,此地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過一段艱難地區,當時葉利欽甚至都想把加里寧格勒賣給德國,想換來德國的援助,但得到俄羅斯人的反對。而且歐盟也擔心俄羅斯人大量湧入歐盟,給歐洲國家帶來壓力。這就是當時葉利欽的“土地換馬克”計劃。
現在隨着北約東擴,美國不斷打壓,俄羅斯越來越重視加里寧格勒。北約經常在波羅的海地區搞演習威脅俄羅斯,但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也進行針鋒相對演習,讓北約很緊張。畢竟離北約太近了,稍有不慎就會擦槍走火。
加里寧格勒被認為是軍事重鎮,前幾年也對外有限開放,比如允許德國人前來尋根,此地也出博彩業。但俄烏衝突後,加里寧格勒再次回到軍事重地位置。從歷史來看,俄國衰弱時,西歐國家就會出手。現在又到了俄羅斯危險時刻,波蘭、德國敢對加里寧格勒下手嗎?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