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法,貴在不復”是公認的作戰原則,不過,也有例外。1937年10月26日至28日,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在山西平定縣七亘村連續兩次伏擊日軍輜重部隊,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400餘人。劉伯承將七亘村連環伏擊戰法稱為“重疊設伏”。
正確選擇伏擊地域。為阻止日軍西進山西太原,同時支援配合國民黨軍隊在山西娘子關作戰,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奉八路軍總部命令率部進抵山西省平定縣馬山村,準備側擊西進之敵。23日,第386旅771團在平定縣七亘村遭日軍襲擊,傷亡30餘人,並與師部失去聯絡。25日,劉伯承一行30餘人趕赴七亘村南三郎廟一帶尋找失聯部隊。七亘村位於平定、昔陽、井陘3縣交界地帶,四面環山、溝壑縱橫、峽谷陡峭、道路奇險,劉伯承發現這裡村邊小道寬不足2米,路南是高約10米的土坎,路北是幾十米深的山溝。同時,劉伯承獲悉日軍第20師團迂迴部隊已向平定縣城進犯,其輜重部隊1000餘人在距七亘村10公里的測魚鎮(時屬山西平定,今屬河北井陘)宿營。劉伯承當即判斷,日軍輜重部隊次日必經七亘村向平定縣城輸送軍械、彈藥和糧草,而七亘村附近峽谷地帶路窄谷深,左右無處隱藏,首尾難以相顧,是理想的伏擊之地,於是決定在七亘村伏擊日軍輜重部隊,並將此任務交給第386旅。
突然襲擊一戰告捷。1937年10月26日拂曉前,第386旅旅長陳庚命令772團副團長王近山率領3營及特務連1個排進入七亘村附近地域設伏。9時左右,772團3營特意將日軍先頭掩護部隊200餘名步兵放行,待其輜重部隊進入七亘村村東伏擊圈時,抓住有利戰機,以機槍、手榴彈向日軍發起突然襲擊,被截擊的日軍輜重部隊一時大亂,狼狽逃竄。隨後,772團主力投入戰鬥,與日軍展開格鬥。由於772團截斷了日軍掩護部隊和輜重部隊的前後聯繫,加之事發突然、情況不明,致使日軍兵力在地形狹窄、道路受阻的情況下無法展開,火力優勢也未能有效發揮,傷亡慘重,殘餘日軍朝東石門方向逃跑過程中,又遭我預先埋伏的特務連迎頭痛擊。戰至11時,日軍丟下300餘具屍體、300餘匹騾馬和大量軍用物資,倉皇逃回測魚鎮。
大膽決策再次設伏。七亘村伏擊戰後,日軍進犯平定縣城之敵軍用物資告急,使得測魚鎮之敵焦慮不安。日軍依據用兵“不得遵常”的原則,認為八路軍七亘村伏擊勝利後會立即轉移,遂一面派部隊到七亘村清理戰場,一面調整力量準備再次經七亘村向平定方向運送軍用物資。26日,劉伯承得到兩個情報:一是國民黨軍決定放棄娘子關;二是正太路西段的日軍正向東運動,娘子關右翼日軍準備偷襲舊關。劉伯承分析戰場態勢和日軍企圖後認為,“日軍用兵教條,屢勝之後非常驕橫,不會在意七亘村的失敗,且日軍前方彈藥糧草告急,而由測魚鎮至平定方向無其他可繞行道路,日軍必再次通過七亘村運送物資”。深思熟慮之後,劉伯承一反常規,決定再次在七亘村設伏。
形於無窮反覆用兵。為迷惑日軍,27日測魚鎮之敵派兵到七亘村清理戰場時,劉伯承指揮772團主力佯裝敗退,而後乘夜秘密返回七亘村村西埋伏待敵。28日上午,日軍派100餘名騎兵開道偵察、300餘名步兵殿後掩護,將輜重部隊嚴密保護起來。當日軍先頭部隊接近七亘村時,其偵察分隊採取“嚴密搜索、火力偵察、炮擊清查”等方式探路,第386旅3營官兵沉着鎮靜、分散隱蔽、嚴密偽裝,使得日軍確信沒有伏兵,安心讓其先頭開道騎兵通過伏擊地區。11時許,待日軍輜重部隊進入伏擊圈後,3營指揮員一聲令下,設伏官兵利用各種火器對敵實施火力襲擊,隨後全體官兵沖入日軍隊形,將其輜重部隊攔腰截成兩段,與日軍展開搏鬥。激戰至黃昏,我軍共擊斃100餘名日軍,繳獲騾馬數十匹,日軍少部兵力西逃至平定縣,大部兵力向東退回測魚鎮。
出其不意實施連續設伏,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劣勝優、以少勝多的奇蹟,使得七亘村“重疊設伏”成為中外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七亘村“重疊設伏”行動規模不大,也未能全殲敵軍,但起到了積極牽製作用,使困在舊關以南的國民黨曾萬鍾部1000餘人從敵包圍圈中突圍,有力支援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作戰,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提升了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