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政治沉痾:移民,留之還是去之?

現任國會任期將滿,某些國會議員仍試圖在共和黨上台前就移民政策改革達成兩黨一致通過的方案,畢竟入主白宮的新總統有可能又是排斥移民的強硬派。


兩黨的立場分歧一如既往。共和黨力圖推行限制移民入境,包括加強邊界管控的具體措施,民主黨則更傾向於為懷揣“美國夢”的移民(甚至是非法移民)開闢進入美國的道路。


為合法化移民地位奔走的美國人中有這樣一個群體:支持特朗普建造美墨邊境牆的中西部農民。今年十月,俄亥俄州資金日報(the Ohio Capital Journal)稱當地農民認為妥善安置作為農場僱員的移民“關乎到國家安全”。


美墨邊境牆


為何農民持這樣的看法?這歸咎於美國將從最大的農業出口國逐漸轉變為進口國。美國農業部預計從明年開始至2031年,本國農產品進口量都將超過出口量。入超的主要原因在於農業勞動力短缺:“本地人並不想在田地、溫室或者包裝房工作,”居住在俄亥俄州北部的蔬菜種植者鮑勃·瓊斯接受資金日報採訪的時候這樣說,“要麼進口勞動力要麼進口食物,這是很清晰的選擇。”


瓊斯和其他農民正推動國會通過《農業勞動力現代化法案》(the Farm Workforce Modernization Act),此部法案會賦予移民農場工人“合法農業工人”的法律地位,使其得以在美國居住五年半,在達到一定條件後還可以申請永久居民身份。白宮已經通過此部法案。華盛頓郵報上周報導達克爾·F·班納特(Sens. Michael F. Bennet,科羅拉多州民主黨)和邁克·克拉波(Mike Crapo,愛達荷州共和黨)兩位參議員正推動法案在議會通過。


我在俄亥俄州南部的農場長大。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農場主們從來不缺幫工。例如在需要捆乾草的時候,小農場主很容易找到周邊的孩子來幫忙幾天,每小時2-3美元(相當於每天17或18美元)的報酬足矣。有些農場主則經營規模較大,種植了數以千畝的玉米、黃豆、小麥和其他作物,同時還養殖牛、羊、豬,他們通常就會僱傭年工,當時也能找到很多願意從事農作的工人。


但正如瓊斯提到的,出於種種原因,美國人不似以往那樣願意從事農作了,這是辛苦的體力活,不管嚴寒還是酷暑都要待在室外。曾經繼承家業的農民子女也逐漸走上其他職業道路。勞動意願的轉向促使農民採取靈活措施,例如向風能或太陽能公司出售土地,這對於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十分有利,但人們仍需要依賴農業生產填飽肚子。


儘管給予更多移民農業勞動力合法地位的《農業勞動力現代化法案》解了俄亥俄州和其他州農場主的燃眉之急,但由參議員克里斯滕·西內瑪(Kyrsten Sinema,亞利桑那州民主黨)和湯姆·蒂利斯(Thom Tillis,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共同推進的另一個移民友好法案會起更大的作用。後者覆蓋面更廣,通過在邊境安全項目上增加250億美元預算,來為懷揣“美國夢”的移民提供擁有公民資格的途徑。


移民問題對兩黨來說是政治沉痾。右翼公開激烈反對危險的“邊境開放”政策,左翼則為移民活在沒有合法身份的陰影之下痛心疾首。兩黨的所作所為皆毀譽參半。


美國有責任對入境人員進行審核,施行能有效保衛邊界安全的各種措施——包括完成邊境牆的修建、在邊境安插更多工作人員。但要注意的是,即使面對非法移民,執法者也要尊重其基本權利,非法抓捕並將其驅逐出境是不可行的。


實際上,更合理的解決方式不是過多考慮如何處置未來會湧入的非法移民,而是給已經在國土上的移民提供獲得合法身份的機會,包括賦予永久居留權或公民身份,藉此數百萬的勞工能夠以納稅公民的身份定居,掙脫非法居留的陰影走上康庄大道。並且最好使移民獲取合法身份的程序更快捷、簡便,吸引移民儘快為之付諸行動。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着力解決移民困境是明智之舉。儘管右翼擔憂有些人是出於極其險惡的目的進入美國,且這些擔憂有時是對的,但絕大多數的移民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而來。這些移民不惜以生命為賭注,逃離停留在原地顯然無望的未來,跋山涉水克服重重阻礙來到這裡。如此熱情,又能填補本國某些產業的勞動力缺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成全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