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瑞士達成重要共識,大幅降低雙邊貿易關稅,建立經貿磋商機制,彰顯了雙方希望以對話方式解決各自關切的強烈意願。“貿易戰”沒有贏家,關稅是把雙刃劍,在傷人同時不可避免造成自身的傷害。反之亦然,避免關稅和貿易衝突的持續升級對雙方都有着重要意義。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是中美共同行動的結果,也同樣受兩國經貿關係的重要影響。中美共識的達成不僅使得受高關稅影響的中美貿易活動得以恢復,也顯著緩解了全球供應鏈和資本市場的緊張情緒。
但是,兩個法律制度、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有着明顯差異的國家解決各自關切並不容易,對於中美兩國尤其如此。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經貿活動覆蓋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且不斷創新,關係極為複雜,牽扯的利益方數量眾多,關稅措施的衝擊在多數情況下有着動態演進的特點,並非簡單的“你贏我輸”。除了美以芬太尼為由對華加征關稅以及所謂“對等關稅”、301關稅和232等特定產品的專項關稅以外,美國目前對華還有着各類貿易壁壘、投資限制和不合理的歧視性措施,與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規則明顯不符,對中美經貿活動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明顯制約。這些問題是雙方都十分關注的,影響着中美經貿合作的效率與效益,有些問題形成歷史較為久遠,解決起來不容易,需要充分交流互動,甚至可能涉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調整,這些都需要時間和更多耐心。
不過,中美雙邊經貿磋商機制的建立,為兩國解決問題創造了重要條件,邁出了雙方相向而行的第一步。在中美經貿關係發展歷程中,幾乎每一屆政府間都將經貿問題作為雙邊對話、磋商的重點,建立相關機制,持續推進解決各自關切。此次建立的磋商機制,作為中美兩國經貿領域的主要平台,有望在兩國應對貿易摩擦中發揮積極作用。有效用好雙邊經貿磋商機制,將為增進相互了解、減少貿易投資活動的隨意性創造基本條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中美經貿磋商需要達成符合市場期待的成果,但不能消極等待或只是一方的行動,需要雙方展現誠意。美方需要持續採取實際行動,停止繼續出台或發布破壞兩國互信、干擾市場活動的新政策,糾正與多邊經貿規則不符的單邊主義行動,避免歧視性政策措施扭曲市場經濟活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研究員 周密)
原標題:《經貿磋商機制初建,輕言速勝並不可取》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程沛
來源:作者: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