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吞併威脅,加拿大這個省主動“投懷送抱”?

大家好,我是烏鴉。

咱們知道懂王二進宮以來,除了那些湊數的“小勝”,真正來回折騰的“大題”,無非移民關稅俄烏和以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為主的”領土索求“這四大命題,雖然每一項白宮的進展都算不上順利,但是周旋於四者讓懂王很難”輸“,這裡碰壁就轉入下一話題,上帝關門我開窗,東方不亮西方亮,循環往複。

而其中看起來最不容易實現的當然還是“領土索求”這項,而其中最難的,那自然還是美利堅那個世界面積第二大的鄰國加拿大,美加合併,不管怎麼想都好像過於天方夜譚了。

不過這世界變化快,如果說一開始還能以“不着調的川普純屬開玩笑”來解釋加拿大政客的“淡定”,那麼在特朗普在重新入主白宮後反覆強調自己“不是玩笑”之後,加政客們的反應顯得實在太“面”了。不僅加聯邦政府沒什麼激烈表示,一些“省長”們還聲稱要組團跟白宮溝通去。前一陣子更是有一位省長公開聲稱明年打算舉行“公投”,謀求從加拿大“獨立”。這就是位於加拿大西南部與美國接壤的省份——阿爾伯塔1說起來有點滑稽,之前阿爾伯塔省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還是小時候知道那裡“盛產”恐龍化石。

阿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沒想到再次關注到它,竟然是這個省打算不再當加拿大人了。

5月初,阿省省長丹尼爾·史密斯宣布已經提交了一項法案:如果該省公民在請願書上收集到足夠簽名,她將於2026年就“主權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投。

“全世界都把我們當瘋子看待,”史密斯指出,阿爾伯塔省擁有地球上“最豐富、最易獲取”的自然資源,卻被困在內陸,只能把產品賣給美國。她還指責聯邦政府正“蠶食我們的午餐”。

某種意義上,這既是史密斯對選民們承諾的一次兌現,也是對新當選的自由派總理卡尼的一次“宣戰”行為。

作為一個保守派政客,之前史密斯就多次在公開場合稱,加拿大自由派一直以來都在阻礙阿省對其自然資源的開發,如果本次大選的結果依然是自由派當選,那麼她將重新考慮阿省對聯邦政府的態度,並根據調查結果展開談判。如果省民支持從聯邦“脫離”,那麼她也只能“順從民意”。

這話說得水平高。作為重要的政府官員,她不合適公開支持“獨”,但同時又充分給省內民眾搖了旗。果不其然,發布會結束後,大批民眾站在省議會大樓前,一同呼籲“獨立”。現場人群中,許多人揮舞着阿爾伯塔省旗,還有人甚至舉起了星條旗

阿省整的這一出,顯示“阿獨”已經不完全是個鬧劇了。現在當地想搞所謂“獨立公投”的條件大大降低——之前需要60天內集齊60萬個簽名,如今直接降低到了120天內集齊17萬個簽名即可。

其實早先就有非常多的加拿大媒體做出過分析,一旦卡尼當選加總理,整個國家的分離趨勢會越來越加劇,如今還真應驗了。

那麼為什麼首先跳出來的是阿爾伯塔省呢?

這要從加拿大的建國史講起。

加拿大是1867年通過《英屬北美法案而》成立的,當時只有安大略、魁北克、新斯科細亞、新不倫瑞克4個省。魁省在這4個省中非常特殊,它是唯一一個說法語、信奉天主教且執行的是大陸法系的省份。而其他的3個省全部都說英語、信仰新教,實行的是海洋法系。

為了說服省與其他的三個省組成一個統一聯邦,後者不得不給予魁省很多特殊的照顧。比如加拿大成立之初,魁北克省被法律確立可以擁有65名議員,其他三個省的議員數量都是按照魁北克的人口來確定的。

在後來的漫長歷史中,為了確保魁省的地位,加拿大通過各種各樣的法律規定了魁省在整個議會中的議員佔比不得低於78人,甚至直接修改了《代表權法》。按理說,當人口數量發生變化時,魁北克省議員的數量也就要相應的降低,但魁省卻被給予了特殊地位,不管你算下來應該是多少,也要保障78個議席。

除了議員數量外,魁省還有自己獨立的移民體系、養老金體系,甚至是法律制度、碳稅計算體系。

不難看出,加拿大立國之初就是按照安省和魁省這兩個人口最大的省來建構整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的。包括直到今天,這兩個省的精英在整個加拿大的精英圈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勞倫琴”精英。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僅能夠主導加拿大的國家發展方向,同時在政治、商業、學術、以及媒體方面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而阿爾伯塔省在加拿大建國之初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屬於廣泛的貧窮“西北地區”的一部分,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省政府以及議員。直到19世紀末,隨着鐵路開始向加拿大西部延伸,西北地區的經濟才開始慢慢繁榮,人口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獨立為省的期望。到了1905年時,今天的阿省和薩省還是一個省,一起併入到加拿大聯邦之下。這個新的省份根本就沒有對自身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獨立自主權,這個矛盾也一直延續了很長時間。

直到1930年,加拿大的“草原三省”才通過《自然資源轉讓協議》,獲得了獨立開發自然資源的權力。但即便如此,阿省和加聯邦政府的關係就好像是小公司與大公司之間的合併一樣:雖然小公司被大公司給吞併了,但在關鍵的議題上雙方的利益總是產生巨大分歧。

加聯邦當然是想要保持對阿省重要議題的決策權和關鍵話語優勢,但後者則希望保留自己獨立的決策能力,這種此消彼長的權力博弈,就構成了一對基本矛盾。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阿爾伯塔省已經從一個經濟不佳、人口稀少的地方,成長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省份。該省把能源出口作為主要產業,而且佔據了全國能源出口業總量的80%以上。

我們知道,“資源富集地區”跟其他地區在“分配”上的矛盾爭議,往往成為整個國家團結的重大隱患,尤其是在聯邦制國家。而如果聯邦/中央政府處理不好,就更容易累積風險,升高火藥桶爆炸的可能。

阿爾伯塔省的情況就是如此。該省的自然資源產業創造了大量財富,造福了本省人民,而且給加拿大的整個國家經濟都貢獻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阿省不僅工業發達,而且農業方面也不差,尤其是在穀物生產、肉牛飼養、乳製品方面非常有優勢。但是即便今天阿省在經濟方面已經取得了非凡的影響力,它在政治上的地位依然非常弱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兩個,首先是因為其人口數量比較少,對應的在國會中的議員數量就比較少,這一點非常明顯的影響到了阿爾伯塔省的政治影響力。

另一方面,加拿大的高層領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被“勞倫廷精英”所壟斷,這些人在思想觀念中,甚至把加拿大當做了自己的“祖產”,認為國家就應該由他們來領導。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不管是政黨領袖還是聯邦公務系統,甚至是主要的媒體機構都由這些人所把持,近而導致阿省的很多政治訴求徹底被近一步邊緣化。

政治上的弱勢給阿省帶來了非常明顯的負面影響——東部的政治精英們通過不合理的法律制度來抽取阿爾伯塔省通過販賣自然資源而獲得的收入,這些錢被拿去補貼了其他省份。表面上看,這是符合加拿大法律的。畢竟早在1957年的時候,加拿大就立法來補貼收入不佳的省份。

而從該法律誕生到現在,阿爾伯塔省一直都處於“供養者”的角色,從來沒有享受過其他省份提供的財富轉移。根據統計數據,在過去的4年間,阿爾伯塔省一省就為聯邦貢獻了2446億加元的稅收收入,遠超其他省份。

如果真是“濟貧”也就罷了,問題在於魁北克省的經濟收入能力其實也不差,但是因為特權的存在,他們不僅從未像阿省貢獻過這麼多資金,反而在短短的數年之間,獲得了2210億加元的財富轉移,相當於全國各省總財富轉移支付金額的50%。簡言之,加拿大的財富轉移支付法律,幾乎就已經淪為了為魁北克省一省服務的“特殊條款”。現在,他們每年都能拿到60%以上的轉移支付總款。

但正如當今西方國家普遍的情況,倉廩實不是知禮節,而是愛作妖

受惠於他省吃飽喝足的魁北克人,熱衷於站上道德制高點,在環保和低碳問題上猛烈抨擊資源大省阿爾伯塔。

這大家應該很容易明白阿省為什麼會破防:我開採資源破壞環境掙的錢,那不是來養你們了嗎,你們反過來罵我們?

前面提到阿省省長說自己的東西“只能賣美國”,很大程度上就是拜這些“精英”所賜,後者大力推動政策阻撓阿省建設新的石油管道,逼得對方不得不從稍微“靠右”的美國繞道。

比如之前加拿大恩布里奇能源公司需要建設一條新的能源管道,將石油輸送到東部的煉油廠。但魁北克省極力反對,導致這條管道不得不繞行美國後再折返回加拿大,最終輸入到加拿大東部本土的煉油廠中。

而更早在2017年,阿省就極力主張修建一條大型的石油管道。一旦建成這條管道,就可以幫助加拿大以每天110萬桶的速度,將石油從阿省向東部海港輸出,向歐洲和美國出口。但同樣因為魁北克省的極力反對,這條能源管道最終沒有修成。

其實對於東部的經營省份來說,他們早就已經名利雙收了,但是居然還要在國家層面上推動各種各樣的立法,阻撓阿爾伯塔省內各種大型企業的建設情況,尤其要求他們必須符合環境保護、低碳、節能等各方面的審查,這無疑讓其新的能源設施建設變得愈發困難。

這一招,對阿省的經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釜底抽薪”。原本很多國內外資本支持的大型項目建設和投資,但凡涉及到農業和能源的,直接就被取消了。這在事實上影響到了省內居民的生活質量和他們的收入來源。

實際上,魁北克省內也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他們卻因為精英們高調的環保主義政策而不開採。這種“臟活累活”還是讓西部的老土們來干吧。魁省精英這種“既當又立”的行為,讓誰碰上估計都不會有好脾氣。

3

所以這阿爾伯塔省對加拿大聯邦政府的不滿那不是一兩天了。

早在2021年,阿爾伯塔就舉行了一次全省公投,大約有超過60%的省內公民都認為應該脫離加拿大聯邦而獨立,甚至加入美國也不是不可能的選項。面對省內公民如此巨大的不滿,加聯邦政府居然選擇了直接“無視”,繼續大把大把的從阿爾伯塔省內轉移鈔票。

2022年,阿省發起了一項運動,要求大貨車司機從本省出發,一直把車開到首都渥太華,抗議聯邦政府對其的種種不公平政策。

這事我想很多朋友有印象,只是當時沒注意他們來自阿省。結果聯邦政府直接動用了只有在發生戰爭時才會啟動的《緊急狀態法》,直接把這一行為給壓了下去。為了從根上斬斷他們的抗議行動,加拿大政府甚至凍結了許多有名有姓的參與這次活動的阿省公民的銀行卡賬戶。

不管是公投還是抗議活動,或者是從政治上與聯邦政府討價還價,可以說所有的和平且文明的爭取利益的方法,阿省都已經採用過了。加拿大新一屆的聯邦政府選舉結束後,新上任的依然是自由派政黨。儘管換了一個總理,但是其內閣成員幾乎還是由小特魯多的原班人馬組成,真可謂是“換湯不換藥”。

那麼對於阿爾伯塔省來說,很難指望聯邦政府對自己的政策能有什麼改善。如今來看,阿省看似突然的獨立運動,其實早就是積怨已久。

從政治邏輯上不難理解,資源富集地區容易轉向“內收”“保守”

很多阿省人都想當然認為:只要我們的資源開採完全自己說來算,那麼我們將會成為世界上gdp最高的地區之一,比起待在加拿大內部。種種權利還不被重視,還被各種“勞倫琴精英”用法律武器來壓榨。

那麼至少我們南邊的鄰居美利堅現在是保守至極的川皇當政,我們更傾向於它也很合理吧?

當然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按鬧分配”案例在前,當年魁北克省不就是主打一個你加拿大聯邦“上杆子不是買賣”嘛,那我阿省也“鬧”,通過表達獨立意願,以退為進,迫使聯邦政府正視其經濟困境,並給予更多關注和政策傾斜。

魁北克省曾多次舉行獨立公投,但最終選擇留在加拿大,這表明獨立並非唯一或最佳選擇。阿爾伯塔省也深諳此道,其獨立訴求更多是為了在聯邦政治中爭取更多話語權,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和自治權。

而對應加拿大聯邦政府就是另一面了,如果你認真對待“阿獨”,對它好一點,那麼“傀獨”聲勢再起也夠你喝一壺;要是沒把“阿獨”當回事,真獨了咋整,何況惡鄰美利堅大統領那是確實公開覬覦你的領土啊。

而對於美利堅和特朗普來說,真能不費一兵一卒能迎來北邊一個省拖家帶口來投那自然是爽歪歪,唯一不太好的地方也許是——

美加邊境幾乎是一條直線,如果加拿大就阿爾伯塔這一個省“併入”美利堅,那後者的版圖,未免也太不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