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中美日內瓦和談剛剛結束幾天的時間,當地時間5月21日,美國法院開庭審理了12個州聯合起訴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違法一案,這個案件在上個月就起訴了特朗普政府,這場訴訟的核心是,特朗普無權在未獲國會批准的情況下加征關稅。
12州認為特朗普的這個做法屬於濫用權力,只有國會才有權決定關稅,因為特朗普的這一舉措造成了這12個州的經濟損失,一場關於總統權力和法律界限的較量正在法庭上展開。
“緊急狀態”是什麼意思?12州的做法對特朗普有什麼影響?
“緊急狀態”到底有何含義
美國法律里的“緊急狀態”就像個沒固定形狀的橡皮泥,到底什麼算“緊急”,什麼又構成“威脅”,誰說了算?
法律條文寫得含含糊糊,愣是給總統留下了老大一片自個兒琢磨的空間,那總統說現在是緊急狀態,要採取點非常措施,法院想管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那把司法審查的劍使喚起來也不那麼靈光了。
歷史上美國國會也不是沒想過給這權力套個籠頭,最早有《對敵貿易法》,後來又有《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國家緊急狀態每年都得國會點頭才能續命,到了實際操作層面,這些條條框框似乎總也攔不住想擴權的總統,反而給後來的各種扯皮埋下了雷,特朗普就踩着這片模糊地帶點燃了導火索。
上個月擼起袖子,氣勢洶洶地把聯邦政府告了,目標直指特朗普任內對中國加的一系列關稅,“芬太尼”關稅、“對等關稅”,統統都得給帶清零,昨天5月21日案子正式開庭,法庭內外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十二個州的總檢察長們手裡攥着的是憲法這面大盾牌。
他們翻來覆去強調一個老道理,收稅,特別是關稅,那是國會的事,總統可沒這權力瞎摻和他們覺得,特朗普政府老喊着“國家緊急狀態”,不過是想找個借口繞開國會,硬推他的關稅政策,所謂的“國家安全”理由壓根站不住腳。
州檢察長們說了,除非國家真碰上來自境外的“異常且特殊的威脅”,總統才能動用緊急狀態加關稅,特朗普政府純屬濫用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給的權力,更別提特朗普動不動就發條推特宣布加關稅,簡直沒把法定程序放眼裡。
特朗普政府的律師團搬出了“政治問題”這張王牌,意思是總統判斷國家是不是緊急狀態,這是個高度敏感的政治決定,法院不應過多干涉,這事兒最多由國會來管。
他們堅持認為,總統加征關稅有1977年的《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支持,並且每次加稅前都按規定宣布了“國家緊急狀態”,律師們表示與中國等國家的貿易逆差過大,嚴重威脅了美國製造業的根基,這難道還不夠緊急嗎?
關稅到底限制了誰
這場法庭上的唇槍舌劍,背後是美國國內經濟利益的真金白銀和政治版圖的劇烈晃動,那十二個州幹嗎非得跟聯邦政府掰手腕,他們覺得總統這關稅大棒掄下來,自家州的發展利益首當其衝,整個經濟都給攪亂了,甚至連憲法秩序都快給顛覆了,而且他們這擔心似乎真不是空穴來風。
有消息說,美國一度對中國貨加了高達145%的關稅,兩邊貿易差點兒就此斷了頓,可問題是美國經濟離不開中國的關鍵零部件、電子元件和各種日用品,供應鏈這麼一繃緊,本土的工廠生產立馬就跟着哆嗦。
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還不僅僅是衝著中國來的,日本、韓國、歐洲那幫老盟友,一個都沒跑掉,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幾乎被他掃了個遍。
這下捅了馬蜂窩,美國的金融市場、進出口行業,甚至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都感受到了這股寒氣,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除了這十二州的聯合訴訟,特朗普政府因為關稅問題吃的官司,少說也有八起了。
民間多地老百姓上街抗議,不光罵關稅,連帶着特朗普的其他政策也一起噴,國會那邊的民主黨議員們也沒閑着,琢磨着趕緊立法給這匹脫韁的行政權力套上嚼子。
這場由關稅引爆的美國內戰,在國際上也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就在官司打得火熱的時候,中美兩國其實也沒把對話的門完全焊死,5月中上旬,雙方代表還在中立國瑞士的日內瓦坐下來談過,初步還達成了些緩和緊張局勢、降點關稅的意向,但是這協議的墨水還沒幹透,特朗普政府就翻臉比翻書還快。
美國先是針對華為的昇騰芯片進行全球封鎖,緊接着又計劃對主要從中國進口的起重設備徵收高額關稅,這種做法無疑會使後續談判更加困難,無異於火上澆油。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也採取了反制措施,除了針鋒相對地加征報復性關稅,還加強了對中重稀土這類關鍵戰略資源的出口管制,這直接影響到一些美國公司在華的運營以及他們的軍工生產供應鏈。
中國商務部甚至撂下狠話,哪個公司或個人要是敢配合美國搞單邊制裁,那就等着吃官司吧。
在法庭上特朗普政府的律師也表達了類似的焦慮,說要是法院真下了禁令不讓加關稅,那美國跟其他國家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可就“極具破壞性”了,這話倒正好印證了外界的普遍擔憂,特朗普這套關稅玩法怕是要把全球貿易體系攪個底朝天。
12州官司結果撲朔迷離
“緊急狀態”在法律上就是一筆糊塗賬,給總統留下的解釋空間太大了,法院想判也頭疼,而且特朗普政府在參議院、眾議院甚至最高法院都有不小的影響力,想通過打官司徹底扳倒他的政策,難於上青天。
這類官司往往是馬拉松式的,一路打到最高法院都不是沒可能,特朗普第一次任期的時候,就因為類似的關稅問題被人告過,結果他還贏了,歷史經驗這東西有時候真不站在挑戰者這邊,法律歸法律,政治歸政治,但在現實里這兩樣東西總是像藤纏樹一樣分不開。
有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根子還是出在特朗普政府那套“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思維,以及他對中美關係和全球貿易格局的某種刻板印象上,當一個國家把自家的國內法看得比國際規則還重,總想着靠極限施壓和敲竹杠讓別國低頭,結果往往是引火燒身反過來傷了自己。
法律的迷宮依舊曲折,緊急狀態的鐘擺仍在搖晃,這場官司的槌聲或許終會落下,但它激起的關於權力邊界、憲政秩序,以及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到底該如何自處的追問,恐怕才剛剛開始,將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持續回蕩。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