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石雨昕 每經編輯:陳旭
每經北京5月22日電(記者石雨昕)5月22日,第四屆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以“碳路綠融·聚勢破局:氣候投融資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
研討會現場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攝
在主旨演講環節,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高表示,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事關人類未來和各國發展,中國政府從世界人民和本國人民的長遠福祉出發,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
記者注意到,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數據,2025年4月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4月,當月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1攝氏度,僅次於2024年4月。而據2015年的《巴黎協定》,各國同意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不高於工業化前水平2攝氏度的範圍內,理想情況下為1.5攝氏度。
“今年是《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的里程碑時刻,《巴黎協定》為全球氣候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當前全球溫控形勢依然嚴峻。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與清潔技術領域展現出強勁行動力,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參與者。從履約成效看,中國也正通過實際行動兌現承諾。”智利前環境部長、 全球甲烷中心首席執行官馬塞洛·梅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能源轉型來看,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球總增量的六成,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的比重超過60%,這些技術正在進入全球市場並惠及全球。比如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引入近3000輛中國電動公交,單輛車成本僅為傳統柴油車的一半,既減少污染又降低運營成本。
馬塞洛·梅納表示,中國將於聯合國氣候變化貝倫大會前,宣布覆蓋全經濟範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意味着除了二氧化碳,包括甲烷在內的其他溫室氣體也將在這一目標中佔據一席之地。這表明中國正在採取具體措施努力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全球性挑戰,並通過其全球合作夥伴推廣這些解決方案。
李高表示,為進一步做好氣候投融資工作,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總結經驗,深化合作,提升氣候投融資國際影響力。加強氣候投融資的經驗和案例總結、深入挖掘提煉中國氣候投融資實踐的有益經驗和成功模式,深入開展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和推廣中國經驗,努力將氣候投融資打造成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