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封鎖事件引擔憂,荷蘭討論擺脫對美技術依賴

美國微軟公司近期封鎖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的電子郵箱賬戶。此舉在荷蘭政界和公共機構中引起震動,加重了對美國科技企業壟斷地位的擔憂,也在荷蘭社會引發了“去微軟化”的技術主權討論。

據荷蘭《人民報》20日報道,由於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出逮捕令,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2月宣布對該法院實施制裁。作為一家美國公司,微軟遵循美國政府的政策,封鎖了卡里姆·汗的電子郵箱訪問權限,導致其無法接收和查看郵件。

作為國際刑事法院的東道國,荷蘭政府高度關注此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公務員向《人民報》表示:“此事件已引起政府的警覺,各級部門正在緊急評估相關風險。”

受此影響,荷蘭本土的雲服務企業開始受青睞。荷蘭雲服務商Intermax Group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盧多·鮑烏對《人民報》透露,已有至少10家關鍵公共機構主動聯繫他的公司,尋求減少對美國雲服務的依賴。

不過,“去微軟化”並非易事。鮑烏指出,系統遷移通常需要6個月至3年,許多政府部門已經深度嵌入微軟生態,甚至在人員招聘上也優先考慮掌握微軟技術的員工,形成了“路徑依賴”。很多部門早已深度綁定微軟系統,如今進退兩難。

2023年,荷蘭有4個政府部門啟動名為“更好協同辦公(BSW)”的數字化項目,核心工具即為微軟Teams協同平台。荷蘭內政部近日表示,正在重新評估對微軟的依賴程度。目前,該部門也在考察來自法國德國的替代技術,力圖尋求更具“數字主權”的解決方案。然而,即使是旨在構建自主平台的“openBSW”項目,目前仍需依賴微軟的管理軟件才能運行。一位參與該項目的人士在接受《人民報》採訪時坦言:“微軟的系統已經深度嵌入我們的運作之中,幾乎難以繞開。”

儘管荷蘭法律早已規定,醫院、電力等關鍵基礎設施必須制定應急備選方案,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諸多漏洞。鮑烏的公司目前正協助部分醫院和政府機構,將電子郵件的副本存儲在荷蘭本地,以防在微軟中斷相關服務時造成信息訪問風險。

此外,荷蘭國家金融安全層面也亮起紅燈。荷蘭中央銀行行長克拉斯·克諾特日前公開表示,荷蘭乃至整個歐洲對美國科技企業的高度依賴,已構成國家安全隱患。

克諾特舉例說,在荷蘭很受歡迎的在線支付系統iDEAL表面上屬於荷蘭,其關鍵技術卻掌握在兩家美國公司手中,這兩家公司在歐洲市場佔據超過60%的份額。

他還對荷蘭在雲服務方面嚴重依賴美國科技公司表示擔憂,因為荷蘭的銀行、企業、政府機構,甚至荷蘭中央銀行本身,都嚴重依賴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美國公司來存儲和管理敏感數據。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