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貝森特這位平時西裝革履、彬彬有禮的財長,在NBC電視台的鏡頭前面色鐵青地宣布:"不接受我們條件的國家,將面臨史無前例的高關稅!" 簡直像變了個人似的。
特朗普更狠,直接甩手不談了,改發"關稅信函",弄得全球一片懵。
各國都急了眼,偏偏中國這邊卻意外地鬆了口氣。
大家都在猜,貝森特這位"關稅設計師"到底在盤算啥?他這腦洞開得,怕是連自己都被嚇着了吧?
在美中達成90天臨時關稅協議後,貝森特迅速調轉槍口,將目標對準了其他貿易夥伴。
他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專訪時神情嚴肅,詳細闡述了新關稅政策的核心內容。
按照貝森特的設想,美國將首次嘗試"區域差異化關稅"策略,對不同地區國家實施不同稅率。
對那些拒絕美國要求的國家,貝森特揚言將徵收"歷史最高關稅"。
採訪結束後,貝森特匆匆離開攝影棚,留下一片嘩然的媒體記者。
印度外長蘇傑生得知消息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
儘管印巴邊境局勢緊張,軍事衝突一觸即發,蘇傑生仍在新德里舉行的記者會上明確表態:
"關於美國聲稱的對印度零關稅說法完全是虛構的,我們從未同意任何單方面讓步。"
印度政府高層人士透露,莫迪總理已經下令相關部門準備應對措施,絕不接受美方脅迫。
日本石破茂政府的反應同樣強硬。
東京都內,日本首相府燈火通明,經濟產業省和外務省官員連夜商討對策。
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發布數據顯示,每推遲達成協議一小時,日本車企將損失約100萬美元。
面對如此巨大壓力,石破茂政府仍然拒絕輕易妥協,堅持要求美方取消關稅威脅。
日本《讀賣新聞》評論稱:"美國的新關稅政策正在推動傳統盟友遠離華盛頓。"
特朗普對各國的強硬態度感到意外,在白宮辦公室內,他突然宣布改變談判方式。
"我們不再浪費時間進行面對面談判,"特朗普對幕僚說,"直接通過信件形式向各國發送關稅數字更有效率。"
此舉被國際分析人士視為談判策略失敗的標誌。
白宮內部人士透露,特朗普在私下會議上表現得異常暴躁,多次抱怨盟友"背叛"。
就在各國與美國關係緊張之際,美國國家博物館宣布歸還中國兩件珍貴文物《五行令》和《攻守占》。
文物交接儀式在華盛頓舉行,中國駐美大使親自接收。這一舉動被解讀為美方向中國釋放的善意信號。
中國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在平等互相尊重基礎上,中美完全可以實現共贏。"
分析國際形勢的專家指出,美國威脅策略的升級恰恰表明其已無其他有效手段。
華盛頓智庫"全球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偉德表示:
"貝森特的關稅政策看似強硬,實則是美國無法區分敵友,無法聯合其他國家對付中國的表現。歷史經驗表明,面對堅決反對的態度,美方往往會轉向妥協。"
回顧過去貿易衝突發現,美國類似的強硬策略多以妥協收場。
1980年代美日貿易戰期間,美國最初態度強硬,最終接受了有限讓步的解決方案。2018年首輪美中貿易摩擦中,類似模式再次出現。
專家認為,貝森特此次"區域差異化關稅"政策難以在現實中實施,最終可能不了了之。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李明華指出:
"美國新關稅政策實際上為中國創造了有利局面。當美國與多國同時交惡,中國堅持平等互相尊重原則的立場顯得更加理性。"
他進一步解釋,文物歸還表明美國希望緩和與中國關係,這為中國贏得了更多外交空間。
隨着美國財長貝森特的新關稅政策引發全球抵觸,中國外交戰略贏得了更多國際理解。
專家普遍認為,堅持平等互相尊重原則是應對美國關稅威脅的最佳方式,而美國在遭遇堅決反對後往往會改變立場。
貝森特關稅政策的"大膽設想"最終可能成為一紙空文,中國則可在此過程中穩健前行。
看來,這位美國財長的"天馬行空",反倒成了給中國送溫暖。這場關稅風波,估計又要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
信息來源:
【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5年5月15日報道《貝森特財長公布區域差異化關稅新政》
【2】《紐約時報》,2025年5月16日,A3版,《特朗普改變談判策略,啟用"關稅信函"》
【3】印度《國家先驅報》,2025年5月17日,《蘇傑生外長否認對美零關稅說法》
【4】日本《讀賣新聞》,2025年5月18日,《石破茂政府拒絕美國關稅威脅》
【5】《華盛頓郵報》,2025年5月19日,《美國歸還中國文物背後的外交意圖》
【6】全球戰略研究中心,2025年5月20日,政策簡報第089號,《美國關稅政策分析:威脅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