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硬仗 求突破 決戰決勝“十四五” 咸陽市現代化“西部名市 絲路名都”建設邁出加速度

5月14日,咸陽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打硬仗 求突破 決戰決勝‘十四五’邁出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秦都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段朋泊,渭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永強,興平市委副書記、市長馬鴻到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段朋泊表示,秦都區緊盯“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等工作,加快打造市域發展引領區、創新升級先行區、一體融合示範區、黨建賦能樣本區。

2025年,秦都區以招引、建設、生產為三大抓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變“項目等地”為“地等項目”,全力保障項目拿地即開工;推行“牆內幫辦+牆外包辦”模式,布局6個秦小驛政務服務驛站,打造“家門口”審批體系,進一步擦亮“秦懇辦”營商品牌;制定規範涉企行政執法11條“鐵規”,落實企業“平靜工作日”和首違不罰、審慎包容機制,保障企業專註抓生產、謀發展。

張永強表示,渭城區一季度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生產總值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 %,順利實現“開門穩”“開門紅”:大力實施“文化+”戰略、開展“老城復興”計劃,全力推進文化旅商融合向新出圈;聚力“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硬仗部署要求,推動環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帶由軟支持向硬支撐轉變;完成32個棚改、120個老舊小區改造,貫通東風路等交通節點,推進文匯公園等重點改造項目,持續提升城市品質。

2025年,渭城區將圍繞“全國首個時空對話型歷史城區”總體定位,通過“場景營造、文化活化、業態煥新”三位發力,系統推進咸陽老街品牌塑造、品質提升。聯動“秦時明月·夢回咸陽”夜遊項目,爭創4a景區,實施街巷微改造,打造沉浸式文旅場景;編撰《咸陽老街》典籍,培育百名“秦文化推薦官”,深化研學游、文創開發,舉辦非遺市集、漢服巡遊等活動;依託國家級文旅消費集聚區優勢,引進康養、非遺等業態,構建“日游夜演、古今穿梭”全鏈條體驗,擦亮“秦風古韻”城市名片。

馬鴻表示,興平市認真落實穩經濟、擴投資、促增長、保就業等一系列重點任務,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生產總值完成310.12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20.8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7.1%。

2025年,興平市錨定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目標,按照“325”總體思路,構築“一區六器十平台”的創新體系,統籌基礎設施升級與主導產業培育,聚力構建“三航一新”產業集群;建成投用6家孵化器,布局10個高能級科創平台,已落地省級航空電力系統研發中心6家;加速推進三航科技創新產業園“一心三軸五組團”建設,同步依託秦創原“衛星島”強化區域科創協同,夯實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基礎。

三區(市)以營商環境升級、文旅深度融合、科創體系構建為抓手,全力推進“十四五”後半程衝刺。咸陽市將以此為契機,聚焦“西咸一體化”戰略機遇,錨定2025年目標任務,提速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 絲路名都”,以實幹擔當助力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