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動物園“國字臉”猴子出圈!為什麼猴子的臉是方形的?

最近,合肥野生動物園的一隻黑帽懸猴突然成了“頂流網紅”——它長着一張標準的“國字臉”,頭頂黑毛彷彿戴了頂禮帽,臉頰兩側還自帶“絡腮鬍”,配上若有所思的表情,活脫脫像一位“中年大叔”。遊客們直呼:“這猴哥長得也太像人了!”

不過,這隻猴子的走紅可不僅僅是靠顏值。保育員透露,它雖然看起來“丑萌”,實則智商在線,甚至比其他猴子更聰明。那麼,這種猴子究竟是什麼物種?它們的“方臉”又是怎麼形成的?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合肥動物園的“方臉猴”:從冷門到頂流的逆襲

在合肥野生動物園的靈長動物區,這隻黑帽懸猴原本只是普通“打工人”,但自從被遊客拍下“國字臉”特寫後,它的生活徹底變了。視頻中,它坐在輪胎鞦韆上,眼神凝重,方臉配上齊劉海和絡腮鬍,瞬間引爆網絡。網友調侃:“像極了熬夜加班的程序員”“這臉型比我爸還端正”。

據保育員張春雪介紹,這隻猴子屬於卷尾猴科,最擅長的就是用尾巴把自己掛在樹上,騰出雙手吃飯或玩耍。這種高難度動作,普通猴子可做不到。而它的“方臉”也並非天生——小時候它和普通猴子一樣是尖下巴,成年後臉型才逐漸變方,彷彿經歷了一場“發腮式逆襲”。

動物園的遊客量因此暴增,不少人專程來看這隻“顯眼包”。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觀察,園方還升級了靈長區的展示方式,用玻璃幕牆代替傳統“猴坑”,讓遊客能近距離觀察它們自然的行為模式。

“方臉猴”是何方神聖?揭秘黑帽懸猴

這隻“國字臉”猴子學名黑帽懸猴,原產南美洲的熱帶森林,因頭頂的黑色毛髮形似帽子而得名。它們屬於卷尾猴科,尾巴靈活到能捲成蚊香狀,堪稱“尾巴界的體操冠軍”。

長相獨特,但智商更高
黑帽懸猴的體重只有3公斤左右,但腦子卻很好使。它們會用石頭砸開堅果,甚至懂得團隊合作——比如印度的黑帽懸猴曾因幼崽被狗咬死,組織猴群“復仇”,一個月內消滅了村裡200多條狗。保育員還觀察到,合肥的這隻“方臉猴”會背着孩子活動,像人類一樣細心照顧幼崽。

社會結構複雜,猴王權力大
黑帽懸猴以8-15隻的群體生活,猴王擁有絕對權威:優先享用食物、壟斷交配權,還要負責保護族群安全。一旦有天敵靠近,猴王會發出警報,甚至犧牲自己吸引捕食者注意力。

猴臉為什麼能長成“方”的?科學解釋來了

年齡和性別:方臉是“成熟大叔”的象徵
黑帽懸猴的臉型會隨着年齡增長逐漸變方,尤其是雄性。雲南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發現,只有成年公猴或猴王才會擁有標準的“國字臉”,母猴和小猴的臉型偏圓。這類似於人類男性的“發腮”——隨着年齡增長,下頜骨發育和脂肪堆積讓臉型更方正。

營養越好,臉型越方
動物園的精心餵養也是關鍵。黑帽懸猴的主食包括水果、堅果和特製窩頭,營養均衡的飲食讓它們體格健壯,臉部肌肉和骨骼更發達。用保育員的話說:“吃得好,臉自然就‘膨脹’了!”

基因與個體差異
並非所有黑帽懸猴都長着方臉。比如合肥動物園的三隻黑帽懸猴中,只有這隻“網紅猴”臉型最方,其他兩隻相對圓潤。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與基因表達的個體差異有關,就像人類中有人天生下頜寬大一樣。

它們會進化成人嗎?別想多了!

看到黑帽懸猴使用工具、長着人臉,有人猜測:“這是猴子進化成人的徵兆吧?”其實,這種說法完全不靠譜。

進化論中的“遠房親戚”
雖然黑帽懸猴和人類同屬靈長目,但它們的分類屬於“闊鼻下目”(新大陸猴),而人類屬於“狹鼻下目”(舊大陸猴及類人猿)。兩者早在約4000萬年前就分道揚鑣,親緣關係比人類和大猩猩遠得多。

“方臉”只是生存策略
它們的方臉可能與咀嚼堅硬食物有關——強大的下頜肌肉能輕鬆咬碎堅果和棕櫚葉髓。而高智商和工具使用能力,則是長期適應森林環境的結果,比如巴西的卷尾猴族群已掌握用石器開堅果的技能超過500年。

結語:保護“丑萌”背後的生態價值

黑帽懸猴的走紅,不僅讓公眾關注到這一物種的獨特性,也提醒我們:動物保護需要更多科學認知。目前,黑帽懸猴雖未被列為瀕危物種,但棲息地破壞和非法貿易仍威脅着它們的生存。

下次去動物園時,不妨仔細觀察這隻“方臉猴”——它的“大叔臉”背後,是數百萬年進化的智慧,更是自然界的奇妙饋贈。正如網友所說:“長得像人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它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地球家園的居民。”